第144章 大麻烦(3 / 4)
于沈善登的荣耀之夜,她安静地坐在风暴的中心,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言。
领导致辞后。
对话的主持人,代表东道主,北电导演系主任田力力,和国际来宾,威尼斯电影节艺术总监马可穆勒作为共同主持人,先后登场。
两人坐在沈善登与回形针中间。
黄力介绍了田力力和马可穆勒的身份,特别是隆重介绍了马可穆勒这位中意文化友人。
寒暄后。
马可穆勒率先将话题引向回形针,询问《蛟潜虎隐》拍摄期间的趣事与创作体验。
马可穆勒面带微笑道:“回形针,我们都知道《蛟潜虎隐》是一部取得了非凡成就的影片,它不仅征服了西方观众,也深深影响了亚洲乃至全球的电影美学。”
“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些拍摄期间的难忘经历比如,你是如何平衡这种极具东方意境的武侠世界与全球观众的口味这一定是一次充满挑战又乐趣无穷的创作体验。”
回形针温和一笑,姿态谦逊道:“谢谢马可。说起来,《蛟潜虎隐》的拍摄确实是一段非常特殊的旅程。”
“和周闰发、杨子琼、章紫怡这些优秀的演员一起工作,在竹林里‘飞来飞去’,试图捕捉想象中的轻灵与侠义。”
“挑战也无处不在,如何用镜头语言讲述一个东方的寓言,又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理解其中的情感内核, loyalty(忠义)、desire(欲望)、regret(悔恨),这需要整个团队的努力和信任。我很感恩那段时光。”
田力力转向沈善登:“善登,你的《督公》也创造了历史。票房数字固然惊人,但创作过程想必也充满故事。和大家聊聊吧,拍摄中有什么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时刻”
沈善登道:“谢谢田主任。《督公》的成功是团队的功劳。我记得最后一场大战在浙江安吉拍,那时天气又潮又闷,人穿着厚重的戏服,一动就是一身汗。”
“当然,我们最纠结的不是天气,是特效制作。为了宗师之战的镜头,我们整个特效组,可以说拼命了。”
“我特别把这场戏放在前面,两分钟的镜头,直到最后时刻才完成。我们没有世界一流的电脑科技,也没有足够的预算,只能用微缩模型+定格动画,一帧一帧的去推进。”
“每天就二十四小时,我们只好三班倒,为了能把震撼人心的高潮战的感觉拍出来,所有人都在拼命。”
“我和团队都清楚,我们如果失败了,以后古装大片就到这了,而且大家会说,是中国人对历史不感兴趣。”
“所以,就是拼着一口气,电影11月上映,我们10月中旬才做完最后一个镜头。完成后,所有都在鼓掌。”
“电影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拼的就是那一点耐心,和对那一点点镜头的偏执。
话语朴实,瞬间将所有人拉回那个充满激情与困难的创作现场。
台下响起阵阵掌声。
话题逐渐转入正轨。
田力力问:“说起来,《蛟潜虎隐》当初在西方取得的现象级成功,回形针导演,你当时是否有预料到它似乎为后来中国的古装大片,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回形针诚恳地摇头道:“完全没有预料到。一部电影的成功,尤其是跨文化的成功,有其时代的偶然性。”
“至于说打开大门,我认为这扇门从来就不是靠某一部电影或者某一个人推开的。”
“《蛟潜虎隐》之后,《英雄》、《十面埋伏》等影片能接连取得成功,并形成一股浪潮,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进行了院线改革。”
“是因为中国本土的电影人,像张一谋导演他们的创作力爆发了,这是内生力量的成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滴水不漏的回答。
沈善登听着暗暗点头,不了解的人,听着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既谦逊,又高明地将功劳归于中国电影的整体发展。
沈善登觉得,柴菁段位在这位面前都低了。
马可穆勒充满赞誉道:“说得太好了。但无论如何,回形针导演,你和你的作品,无疑是其中璀璨的明珠,是沟通东西方电影世界一座非常重要的桥梁。你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
回形针脸上露出了舒缓的笑容,目光扫过身旁的沈善登,变得轻松甚至略带一丝优越。
“你过奖了,马可。电影本身就是一座桥。”
台上的两位主持人,田力力是他的老友,马可穆勒是力捧他的伯乐,这是他的主场。
他似乎已经看到了这场对话的结局,在友好的氛围中,再次肯定他作为华语电影引路人的地位。
然而,台下的师生们却渐渐察觉出不对劲。
“这怎么回事田主任和那个外国老头一直围着回形针转”
“是啊,回形针那边全是吹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