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回到40k(1更)(2 / 2)
/p>
这些成就让罗斯托夫具备了自我造血的能力,不再需要看贵族们的脸色行事。
这场持续十年的远征虽然残酷,却意外地为罗斯托夫次星区锻造出了一套独特的工业体系。
虽然这套体系还称不上精密完善,甚至在某些环节显得颇为粗陋,但胜在结构完整、运转高效。
就像一颗新生的机械心脏,虽然还不够强大,却已能稳定地为整个次星区输送发展的血液。
在重型军工领域,罗斯托夫确实还力不从心。
建造战列舰这样的庞然大物组装成建制的泰坦军团这些对现在的次星区来说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令人欣慰的是,日常的军需补给、基础装备生产、以及星系开发所需的各类物资,这里已经能够自给自足。
最令人骄傲的成就当属罗斯托夫造船厂。
这个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工业明珠,从最初只能维修小型护卫舰,到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建造轻巡洋舰。
十年间,它的船坞见证了无数战舰的诞生与重生,工人们的技术在一次次紧急维修、突击生产中突飞猛进。
如今,这个曾经的地区性小厂已经赢得了帝国海军的青睐。
太阳星域舰队不仅将其列为重要补给点,更下达了大量订单,用以补充远征中损失的轻型舰艇。
每一份订单都是对罗斯托夫工业能力的认可,每一艘新下水的战舰都在为次星区积累着宝贵的建造经验。
这些成就,为罗斯托夫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