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科幻片(33)(2 / 3)

加入书签

p;  而且剧组的演员导演必须得是人高马大,一看就不好惹的那种…

    否则,真镇不住场子!

    在影视项目中,影响成本的最大两个因素,一个是时间,一个是失误率。

    本质上拍摄就是考试,在有限的时间内降低失误率,得尽量高的分。

    好的导演就是好的考生,主打一个稳定高分。

    时间耽搁久了,意味着人力成本增加。

    降低失误率的本质,其实也是节省时间。每失误一次,不仅是耗材成本,重新上妆、打光、定机位…都是时间。

    群演一个失误,可能导致镜头全废…

    然后就要重新拍摄…

    你要是赶上长镜头了,三分钟的长镜头,眼瞅着就要完成了,然后镜头所及,群演打哈欠…镜头全废了!

    这种时候你很难不骂娘!

    沈言分析过原因——群演是按天算钱,一天一百块,而且没啥晋升通道…

    就纯粹的底层牛马,他们不在乎。

    ……

    刘得华看完20分钟片花,一点没快进,忍不住问道:“这是你们做的电影?”

    郭凡点头:“对呀,花了4个亿!”

    “这些特效都是国产?”

    “嗯,我们找了全国11家特效公司…服装也找了航天局配套生产商定制的!”

    刘得华忍不住夸奖道:“…你们真厉害!香港电影绝对做不出来这种特效。”

    沈言插话:“特效这种东西要么砸钱,要么砸时间…我们之前也想过找国外的特效公司,但一方面他们很贵,另一方面,他们在忙着好莱坞一线商业大制作,分配给你的资源很少,往往都是些实习生带队,他们的效果未必比得上国内的特效团队!”

    郭凡点头:“国外团队对中国的订单的偏见,人家压根不愿意给你认真做…”

    陆洋也说了:“对国外的特效公司来讲,首先你跟人家不是一个圈子的,你是个外人,对人家的圈内声望和职业生涯没有任何影响能力,这就导致,你只能在对方那里拿到一个平庸的行活,态度不好甚至连行活都懒得给你出…人家不在乎你的订单!”

    “所以,我们要自己做…”

    沈言总结,顺便道:“郭凡说的项目叫《月球》,很简单的一部电影…”

    说了《月球》的剧情…

    故事很简单,就是讲地球上某个公司,在月球上开发了一个能源公司,专门开采“氦3”。而在月球基地中有一个专门的人,准确的说是一个克隆人为这个基地工作。

    克隆人的寿命只设定了3年,因为给克隆人注入的记忆和情感,告诉他家人和孩子在地球等着他回去,他与公司签订了3年的合同,因此要服务满三年才能回去。

    所谓的回去,其实就是被装进“棺材”回收而已,而新一个克隆人再度被激活。

    故事之所以开场,是因为一个新的克隆人被激活时,发现管理的机器人在与地球即时聊天,听说有一个员工“死了”。于是他想方设法出去,并找到了那个受伤的(尚未死)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拥有同一个名字的员工。

    于是他们共同揭开了这个秘密…

    没错,邓肯·琼斯的成名作《月球》…

    郭凡道:“我们搭建了火星基地,可以改成月球基地…”

    “这样的故事会不会太残酷?”

    沈言摇头:“已经修改了,最开始我们准备拍一个宇航员流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