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三百年前的回响(1 / 2)
秘金场在空间中不断制造落差,推进着穿梭机驶向膜裂点坐标。
宇宙空旷得可怕。
透过舷窗,只偶尔能够看到一颗冰封的陨石向着穿梭机的反方向划去,剩下就只有茫茫无际的黑色,以及远处璀璨的群星。
但你能看到最近的星星或许都离你有上千万公里的距离,对于人来说,这几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长度。
过去总有人说望山跑死马,但在宇宙里,星与星之间的距离要比地球上的群山之间可怕得多。
不过一千五百万公里的距离对这艘穿梭机来说并不远。
按照莫里斯最初的计算,抵达那处虫洞的全程用时是六小时零二十三分钟,但因为中途对秘金引擎的改良,实际用时还要比理论计算快一个多小时左右。
主舱现在只有两个人类和一个人工智能。
驾驶室交由圣女控制,而莫里斯划动着机械义肢来来回回地搬运物资。
兰斯洛特正在岛台前做着最后的计算。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虫洞,她打算先让穿梭机停在一个安全范围内对这处时空隧道进行观察,再思考进入的方法。
因为没人知道贸然进入虫洞后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
而且在一直以来的数学推导中,虫洞都是一种极其不稳定的存在,这种时空结构往往在出现的瞬间就会立刻消失。
要想稳定存在,那么就必须有具备负能量密度和负压强的奇异物质支撑其内壁。
而这种奇异物质也和曾经的虫洞一样,只存在与数学假设中。
就像人类无法想象一种平方后仍旧为负的数字,但出于计算的需要,他们依然将这种数字假设了出来,并取名为“虚数i”。
此外,虫洞附近的引力场极度扭曲,空间也极度扭曲,在潮汐力的范围内停留,这种扭曲的引力大概率会立刻把他们撕长成意大利面条。
动力舱。
炽白银蓝的高能粒子不断轰击着秘金,这块经过炼金重造的金属在粒子束的轰击下呈现出柔软的流动态。
隐约的蓝色波纹形成了一种涟漪似的现象,以秘金为中心不断朝着四周扩散,包裹整架穿梭机。
这就是秘金场的形成过程。
舱内一切未被固定的东西都飘浮了起来,秦尚远仔细端详着悬浮在半空、不停柔软地变换形状的秘金,陷入了沉思。
兰斯洛特得意而憧憬地说,之后要是重建了新世界,人类进入新的纪元,那她就会成为人类新纪元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因为她已经准备好将这种能量场命名为“兰斯洛特·秦场”了,新纪元的人类能够用这种技术短时间内进行横跨星际的旅行。
秦尚远顿时愣了下问为什么,兰斯洛特则莞尔一笑,说没有秦你这样的炼金术师,又怎么可能有秘金呢?
兰斯洛特说的是事实,这种科技依托于炼金术。
不过更多的则是因为这一路上秦尚远也在研究秘金,对这种技术进行炼金术上的优化。
秘金这种材料虽然性质极其稳定,比一般的惰性元素还要惰性,但却意外地和炼金术相性极其之高。
调整秘金在炼金维度的性质会让秘金场的效率更高,轰击方式也更加节能。
所以这次航行的效率才会超过莫里斯的理论计算,因为莫里斯还没来得及更新秘金引擎的新模型。
而秦尚远对秘金的研究,其实是出于对牛顿的好奇。
牛顿固然是整个文明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天才之一,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位科学领域的开山鼻祖在炼金术领域的导师,其实是秦翟。
1720年,彼时荣誉等身的皇家学会会长艾萨克·牛顿已经七十多岁了,他痴迷于炼金术,但却将一辈子都花在了神秘学秘语的破译上,并且试图用自然科学的手段来进行炼金,这当然是走了岔路。
化学手段当然可以炼出金子,但这和真正意义上的“炼金”没有任何关系。
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形态变化,效率不及炼金术的万分之一。
如果不是秦翟,这个老头或许终其一生都无法触及炼金术最浅薄的奥义。
那在秦翟从伦敦回到华夏之后,牛顿又做了什么呢?
他流传于世的,除了被珍藏在博物馆里的手稿......真正具有炼金力量的遗物就是这块秘金了。
可他又为什么要在临终前,让人将秘金送到远在法国巴黎的罗素家族手里?
“金......秘金......引力......”
秦尚远默默地凝视柔软的秘金,眼神中的疑惑缓缓消散。
他愣住了。
“你成了......?”
“即将抵达虫洞潮汐力的安全边界,正在准备悬停,秘金场将在10秒后反向,现在开始倒数,秦校董请从动力舱中撤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