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静坐战的精髓是找机会捅腰子(1 / 2)

加入书签

常烈带着大军冲进宁远城南城门时,城内城外的东狄兵早已乱作一团。

他立马挥手:“郑开阳、冯铁砚!

各带一千骑兵,从东西两侧过城迂回,追杀逃兵!

一个都别放跑!”

郑开阳和冯铁砚齐声应下,拨转马头,带着两翼的骑兵往两侧冲去。

马蹄踩在雪地上,溅起一片片雪沫,刀刃在火光下泛着冷光。

溃败的东狄兵哪还有心思抵抗,只顾着往北瞎跑,甲胄、兵器丢了一地;

有的甚至连狗皮毡帽都跑飞了,雪地上横七竖八躺着尸体,鲜血渗进雪里,染出一片片暗红,像绽开的鬼花。

“杀!”

燕山军骑兵呐喊着追上去,手里的刀劈砍下去,东狄逃兵惨叫着倒下。

有的东狄兵想躲进地窖,却被燕山军一脚踹开门,拖出来直接砍了脑袋;

有的想往雪洞里钻,却被马蹄踩住后背,活活踩死。

乱战追杀一直打到天明,天边泛起鱼肚白时;

宁远城外北面的雪地上,早已堆满了东狄残兵的尸体,有的冻得僵硬,有的还保持着挣扎的姿势,惨不忍睹。

就在这时,官道远处传来车轮滚动的声音;

韩仙率领着燕山军后军两千多步兵,清理着官道被积雪覆盖的官道,押运着数百辆大车的粮草、军械和煤炭,赶到了宁远城下。

他抬头一看,宁远城南城门楼的火已经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面燕山军的大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城门口,一群个燕山军的火头兵正架着一排排大锅,锅里“咕嘟咕嘟”

煮着东西,冒着滚滚热气。

走近了才看清,士兵们正把东狄人囤积的麦饼、高粱面、棒子面,用手中的锤子捣碎了,混着牛羊头直接丢进锅里,煮成糊状的面皮肉汤。

有的士兵手里的锤子还沾着些许血肉,也只是用雪擦了擦,就接着捣那些冻得硬的干粮;

为了摸进宁远城,他们两天没生火,窝在雪地里啃硬干粮,早就馋坏了。

“开饭喽!”

一个火头兵端着粗瓷碗,舀了满满一碗肉汤,递给刚从城外回来的战友,“快趁热吃!

一会儿还有活干!”

城门口北侧,一队队燕山军士兵牵着一串串东狄逃兵回来;

绳子勒得逃兵们手腕通红,有的走不动路,直接被拖着走。

半路要是有人倒地,立马有骑兵翻身下马,一刀补在脖子上,割下脑袋挂在马鞍旁,都是军功别浪费。

不一会儿,从北面撤回来的骑兵马鞍旁边就挂满了带着金钱鼠尾辫的东狄人头,血顺着马镫往下滴,在雪地上留下一串梅花似的血痕。

韩仙入城下了马,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清楚——辽西走廊从这一刻起,除了最东面的(广宁卫)锦州防线,往南二百多里直到山海关,已经成了燕山军的瓮中之鳖。

东狄以为燕山军会和他们在山海关打逐次抵抗的鏖战静坐战;

却没想到,不管是在高丽搅局,还是袭击觉华岛,燕山军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捅敌人腰子的机会。

他刚进城安排好物资囤积,就对着身后吩咐:“把军法官的营帐扎起来!

就在四城门口,立刻登记军功、查验级和俘虏!”

随队的几十名军法官立马行动,扛着帐篷、抱着账簿和笔墨,在城门口选了块背风的地方,快搭起临时营帐。

他们拿出军功票,当场登记完毕,就递给立功的士兵——战后凭着这票,能换军功晋升、赏银,甚至田亩。

韩仙不敢有半点放松——宁远城意外陷落,东狄肯定会疯。

他还不知道高丽的火有没有点起来,万一东狄举国来攻,接下来的宁远城,必将面临更惨烈的反扑。

军功必须立刻兑现,才能保证大军的战斗力,所以他特意从山海关多带了一批军法官过来。

这些军法官,平日里是燕山军里的“白袖套”

督查,都是吴启挑选的——要么是受伤或年纪大的退役老兵;

要么是燕山军学校里年纪稍大的学生娃;

主要是些老实本分品行端正,认死理的轴人。

吴启带兵有个规矩:好时跟士兵同吃同住,能替伤兵煎药;

可要是有人敢贪墨军功、造假邀功,就是全家连坐,甚至当着犯兵的面处决所有家人。

这种一手恩义一手刀的手段,让军中所有人闻风丧胆。

也正因如此,军法队在燕山军军中很不受待见——除了登记军功时,其他时候各营士兵都不愿跟他们来往,事儿妈。

战时禁酒,士兵的仪容仪表也得严整,哪怕是头盔戴歪了,都得当场挨板子,就算是营里的百户,也护不住。

燕山军故意让这些最得罪人的督查军法官负责军功登记和点验俘虏、级,是吴启给张克提的建议——这些人平日里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要是敢在军功上贪墨,最容易被举报;一旦查实,就是全家连坐,没人敢冒这个险。

所以军功登记得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