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入豫战(1 / 2)

加入书签

尽管顶着粮饷不足、兵力孱弱、信息混乱、未战先锅以及朝廷内部因财政崩溃而带来的种种无形压力;

曹闻诏、贺仁龙、曹汴蛟、郑维城四将还是硬着头皮;

率领着那支拼凑而来的八千“平贼大军”

,在十月末的寒风中,踏入了豫州归德府最东边的夏邑县地界。

深秋的豫东平原,旷野寥廓,草木枯黄,一片肃杀景象。

大军行动迟缓,士气并不高昂,士兵们既对未知的叛军感到忐忑,也为自身那点微薄且前途未卜的粮饷而忧虑。

然而,战争的相遇往往猝不及防。

就在大军刚刚进入夏邑县境内不久,先锋部队便与一支正在执行豫州军不期而遇!

遭遇来得极其突然,双方斥候几乎同时现了对方,仓促的号角声和呐喊声瞬间撕裂了原野的寂静。

率领这支豫州偏师的,乃是左梁玉麾下的心腹部将金声桓,兵力约两千余人。

而朝廷军的先锋,正是被同僚私下称为“贺疯子”

的平贼左将军贺仁龙;

所部同样两千禁军。

狭路相逢,双方皆是一惊,随即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爆了激烈的遭遇战!

贺仁龙虽被称作“疯子”

,但并非无脑莽夫。

他作战风格悍勇绝伦,身先士卒,往往能极大地激士卒的血性。

此刻,他见对方虽同是官军,但阵型略显散乱,似是并无准备;

当即大吼一声,“儿郎们!

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随我杀穿这群反贼!”

挥舞长刀,一马当先冲入敌阵!

其麾下的两千禁军士卒,虽半是新凑之兵,但毕竟是京营底子,装备相对精良,甲胄刀枪齐全;

此刻见主将如此悍勇,又被“叛贼”

名头激起了几分朝廷王师的优越感,顿时一声喊,跟着贺仁龙如同猛虎下山般扑向对手。

虽然总兵力相当,但一方是蓄势待的先锋,另一方是猝不及防的偏师,高下立判。

禁军士兵们结阵而战,仗着甲坚刃利,很快便占据了上风。

反观豫州军这边,仓促应战,指挥稍显混乱,虽奋力抵抗,但阵线还是在禁军凶猛的冲击下开始动摇、后退。

战斗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便见分晓。

金声桓见伤亡渐增,士气已沮,又摸不清对方虚实,军心动摇,只得咬牙下令向着西撤退。

豫州军开始向着归德府城方向溃败而去。

溃败的金声桓率部部仓皇逃离,甚至来不及处理夏邑县城后续事宜。

贺仁龙顺势率军进驻已是人心惶惶的夏邑县城,兵不血刃地控制了此地。

入城后,夏邑县城内一片狼藉。

县衙的后院,十几个乡绅模样的人被反绑双手跪在地上,显然是要被处决的"

贪官恶霸"

"

将军!

将军救命啊!

"

一个穿着七品鸂鶒补服的中年男子扑通一声跪在贺仁龙马前,"

下官夏邑知县李文博,叩谢将军救命之恩!

"

贺仁龙皱眉打量着这个涕泪横流的知县,冷声道:"

你是此地知县?"

李文博连连叩头:"

正是下官!

左贼无道,残害士绅,天幸将军及时赶到"

曹闻诏此时也策马入城,看到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这一路上,他们所过州县,地方官无不推三阻四,不是哭穷就是诉苦,连一粒米都难以筹措。

这夏邑知县倒是非常地热情。

"

李知县请起。

"

曹闻诏下马扶起李文博,"

我军粮草匮乏,还需贵县协助筹措。

"

李文博擦干眼泪,咬牙切齿道:"

应该的,应该的,将军放心!

左贼在夏邑县搜刮乡绅,害死十三条人命,此仇不共戴天!

下官这就组织乡绅捐输,定要助将军剿灭此獠!

"

当日下午,夏邑县衙内摆开了宴席。

李文博果然召集了全县乡绅,个个慷慨解囊,捐赠了三万两白银和五千石粮食作为犒军之资。

这一幕,让曹闻诏等人简直受宠若惊,大感意外。

曹闻诏端着酒杯,心中疑窦丛生。

他悄悄对身边的曹汴蛟低语:"

此事蹊跷。

这一路上各地官员无不推诿,为何独独夏邑县如此积极?"

曹汴蛟眯着眼睛打量那些正在踊跃捐输的乡绅,冷笑道:"

叔父你看,这些乡绅大多面带惶恐,有的还带伤。

怕是左梁玉把他们吓破了胆。

"

这一路从徐州走来,他们每到一地,想要获得地方补给可谓难如登天。

那些知府知县们,对着兵部和户部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