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祖灵认可与地脉感知(1 / 2)
议事厅内,空气凝重得仿佛要滴出水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臻身上,篝火跳跃的光芒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阴影,更显其神色坚毅。五位长老的目光尤其锐利,带着审视、期待,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祖灵壁的考验,关乎部落古老的预言,也关乎整个赤魈族未来的命运走向。
刘臻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思绪。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力量的验证,更是一次信念与缘分的考核。他缓步走向洞窟深处那面巨大的祖灵壁。
越是靠近,越是能感受到岩壁上散发出的那股浩瀚沧桑的气息。上面刻画的图案与符号古老而繁复,记录着赤魈族(或者说其前身沙之民)的兴衰史诗:从绿洲中的繁荣祭祀,到“赤瞳”降临的惨烈战火,再到族人们被迫迁徙、隐匿于赤龙脊的艰辛,以及那份对“祖石”回归、契约重续的殷切期盼。每一笔刻画,都仿佛承载着无数先民的魂灵与执念。
他在祖灵壁前约三步远处站定,目光扫过壁面中心区域。那里有一个相对空白、只刻着一个极其复杂的、由同心圆、星辰轨迹和某种类似根须图案组合而成的巨大符号。这应该就是大长老所说的“契约印记”。
如何引动?靠力量?靠血脉?还是靠意念的共鸣?
刘臻闭上双眼,将全部心神沉静下来。他首先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初衷:追寻父亲踪迹,查明真相,守护平衡。这份执着,是否与壁上先民守护家园、对抗黑暗的信念相通?
接着,他尝试调动体内那股因共鸣母石而变得更加浑厚精纯的烙印之力,但并非将其外放冲击岩壁,而是让其以一种平和、内敛的方式,在体内缓缓流转,散发出一种中正平和、守护安宁的意念波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将精神集中在背后包裹中的共鸣母石上。他并非试图抽取其力量,而是用心去感受它那温和、厚重、充满生机的大地气息,去理解它所代表的“生”之力的本质,滋养、守护、延续。他将这份感悟,与自己守护的信念、体内平和的力量,三者融为一体,化作一股无形的、纯粹的意念流,缓缓向祖灵壁中心的契约印记延伸而去。
起初,并无任何反应。岩壁冰冷沉寂,仿佛万古不变。
议事厅内鸦雀无声,连篝火燃烧的噼啪声都显得格外清晰。几位长老的呼吸微微急促,紧握石椅扶手的手指关节有些发白。
刘臻并不气馁,保持心境的空明与虔诚,持续传递着那份融合后的意念。他仿佛不是在祈求认可,而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向壁上的先灵阐述自己的来意与心志。
时间一点点流逝。
就在一些年轻族人开始有些躁动,长老们眼中也闪过一丝失望之时,嗡。
一声极其轻微、却仿佛源自灵魂深处的震颤,自祖灵壁内部传来。
紧接着,壁面中心那个巨大的契约印记,骤然亮起了一丝微弱的、淡黄色的光芒。那光芒起初如同风中残烛,摇曳不定,但随着刘臻意念的持续灌注,它迅速变得稳定、明亮起来。
光芒越来越盛,逐渐照亮了整个契约印记,并且如同水波般,向着四周的壁画缓缓蔓延。所过之处,壁上的刻痕仿佛被注入了生命,那些先民的形象、厮杀的场面、迁徙的路线,都变得鲜活起来,隐隐有流光闪烁。
更令人震惊的是,祖灵壁开始散发出一种与共鸣母石同源、却更加古老苍茫的磅礴气息。这股气息与刘臻的意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轰!
仿佛某种桎梏被打破,契约印记处爆发出耀眼却不刺目的淡黄色光柱,直冲洞窟穹顶。整个议事厅被柔和而威严的光芒笼罩。壁上所有的图案都仿佛活了过来,如同走马灯般快速流转,最终定格在一幅画面上:那是一片无垠的沙漠,沙漠中心,有一座孤零零的、如同利剑般直插天际的黑色山峰,山峰顶端,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闪闪发光。
同时,一股清晰的信息流涌入刘臻脑海,并非语言,而是直接的意念传递:
“契约认可,持石者。汝心赤诚,志在守护,得‘生’之石认可,引动祖灵回响。然劫难将至,三石失衡,‘镇’石蒙尘,‘息’石飘零。欲挽天倾,需寻回‘息’之石,重定循环。其踪渺茫,然‘生’‘息’相引,循地脉之流向,感能量之涡旋,或可觅得线索。黑色孤峰,乃远古地脉节点之一,或有所获,慎之,慎之。”
信息流戛然而止。祖灵壁的光芒也渐渐收敛,恢复原状,但那股沧桑的气息却久久不散。
洞窟内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尤其是五位长老,他们激动得浑身颤抖,老泪纵横,纷纷离座,对着祖灵壁,也对着刘臻,缓缓躬身行礼。
“祖灵显圣!契约重光!”大长老声音哽咽,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敬畏,“千年等待,终得回应,刘臻,不,持石者阁下,您就是我族预言中,引领希望之人。”
其他长老和周围的赤魈族人也纷纷躬身,眼中充满了狂热与信任。之前的警惕和怀疑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尊崇。
刘臻缓缓睁开眼,长舒了一口气。刚才的过程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