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西三库的尘封秘档与父亲的另一面(2 / 3)

加入书签

散乱地堆放着一些陈旧的工作日志、手绘地图、零散的笔记和几件看似普通的个人物品一枚磨旧的铜哨、一截断裂的刻刀、几块奇特的矿石标本。

刘臻的心跳微微加速。他小心翼翼地拿起最上面一本皮质封面的工作日志,就着微弱的光线,快速翻阅。

日志记录的多是日常巡逻、边界观察、能量波动记录等琐碎事务,字迹是父亲早年略显青涩却已见风骨的手笔。初看并无异常。

但当他翻到日志中后部分,一些看似寻常的记录旁,开始出现一些极其细微的、用另一种墨水书写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符号和缩写注释!这些注释,与他怀中父亲那本核心笔记上的某些密写方式如出一辙!

刘臻精神一振,仔细辨认解读。

“西北三十七区,能量残留异常,疑似‘它’之低语再现,强度微弱,持续观察。”

“巡山队第七组报告,遭遇不明生物袭击,非狼非熊,体表有能量灼伤,疑与‘基金会’实验体有关?需警惕。”

“与‘石心部落’长老密谈,提及‘冰湖之墓’古称‘初源守望所’,其下或有‘净炎’系统图纸残留?代价巨大,慎之。”

“总部巡查使至,质询近期能量异动及与外界接触事宜,态度强硬,似有问责之意。研究受阻。”

一条条简短却信息量巨大的密写记录,仿佛拼图般,逐渐勾勒出父亲刘正荣早年在此驻守时的另一幅画面:他早已开始秘密调查“它”的活动迹象、关注“基金会”等外部势力、与“守旧派”前身的古老部落接触、探寻上古遗迹的秘密并因此引起了总部的注意和压力。

这些发现,与后来父亲深入“燃铁誓约”、追寻“归墟之眼”的行为完美衔接!证明父亲的道路并非突然的偏离,而是早有伏笔和持续的探索。

刘臻继续翻找,在箱底,他发现了一个用油布包裹的、扁平的硬物。

打开油布,里面是一张材质特殊、触手柔韧的陈旧皮纸。皮纸上,用精细的笔触绘制着一幅复杂的、前所未见的结构图!图中核心是一个巨大的、多层环状结构,围绕着中心的光暗漩涡,周围标注着无数细密的符文和能量流向箭头,许多地方还有修改和注释的痕迹。

图的角落,有一行父亲的密写小字:“基于‘石心’古卷与‘冰湖’残片推演,‘归墟之眼’内部‘净炎’核心法阵构想图(未完成,风险极高)”。

净炎法阵构想图!父亲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修复或启动“归墟之眼”内部的净化系统,这或许就是他后期行动的蓝图。

刘臻心脏狂跳,仔细记忆着图中的每一个细节。这张图,或许比他之前引爆核心的方式更加精妙和可控?

然而,在图的最下方,还有一行更小的、墨色较新的注释,笔迹略显急促:“能量循环有致命缺陷,强行启动恐致核心过载崩塌,反加速‘它’之苏醒?需‘源初之血’为引,以‘心’为钥,重构循环?然血引之术,凶险莫测,几近邪道慎用!慎用!”

刘臻看到这里,浑身一震,如坠冰窟。

父亲早已推算出“净炎”系统的缺陷和风险!甚至提到了“源初之血”和“燃铁之心”是关键!但最后那句“血引之术,凶险莫测,几近邪道”以及两个重重的“慎用”,却透露出父亲深深的顾虑和挣扎。

自己之前在“归墟之眼”的引爆,虽然重创了那缕意识,是否也正因为这缺陷,导致了平台的过载崩溃?父亲最终没有走这条路,是否就是因为意识到了这无法弥补的缺陷和巨大的风险?

那父亲最后选择的、未能完成的道路,又是什么?

就在这时,档案库外远处,隐约传来一阵骚动和脚步声。似乎有巡逻队正在靠近这个区域。

刘臻心中一凛,立刻将皮纸重新包好,塞入怀中,快速将其他物品恢复原状,合上箱盖,拂去痕迹。

他必须立刻返回石室!

他如同幽灵般溜出档案库,重新锁好门,沿着来路急速潜行。

幸运的是,骚动并非冲他而来,似乎是另一处岗哨交接出了点小问题。他险之又险地避开一队增援的守卫,悄无声息地回到了审查石室外。

那名守卫仍站在原地,并未察觉异常。

刘臻再次施展缩骨之功,从门底缝隙滑回石室内,轻轻将撬松的石屑恢复原状,抹去一切痕迹。

他刚坐回原位,调整好呼吸,石门外就传来了脚步声和李特使冰冷的声音:“换岗时间到了,仔细点!”

“是!”守卫应声。

刘臻闭上眼睛,仿佛从未离开过。

门外的守卫完成了交接,一切恢复平静。

石室内,刘臻的心却无法平静。父亲的早期秘档,证实了他的追寻并非无的放矢,也揭示了总部早年的打压和怀疑。那张“净炎”构想图,更是带来了巨大的信息冲击和新的谜团——父亲明知缺陷,为何后期似乎仍试图启动?他最终找到了更好的方法吗?那所谓的“血引之术”又是什么?与自己这“源初之血”有何关联?

就在他心潮起伏之际,怀中被油布包裹的皮纸边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