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送炭(1 / 2)

加入书签

    公西恒与贺谦交换了一个隐晦的眼神,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其他朝臣见状,也不敢再多言。不言而喻,这场赈灾之争,看似是粮款与官员人选的争论,实则是借刀杀人的权谋。谁都不愿卷入这场纷争,只能选择沉默。

    永昌帝见无人再有异议,缓缓开口:“刘执徐,你尽快启程前往陇中,务必尽快稳定灾情。若有任何困难,可随时上奏。”

    “臣遵旨。”刘执徐再次躬身,心中却已做好了应对最坏的打算。五十万两拨款远远不够救灾,而民间富商捐助之事,变数极大,稍有不慎,便会落人口实。此次陇中赈灾,不仅关乎五十万百姓的性命,更关乎他全家的性命。

    难啊。

    早朝结束后,刘执徐走出大殿,面色凝重。匀下来一名百姓仅有一两白银救济,想要解决旱灾带来的破坏,简直是天方夜谭。他正思索对策,却听闻身旁有人唤他:“刘大人。”

    刘执徐抬头,见蒋佑平神态自若地走在他的前方,不远不近,两人刚好可小声交谈。

    蒋佑平低声道:“那几人谋划已久,此举是针对你。一百万两粮款,杯水车薪,你此去,怕是凶险。”

    “我知晓。”刘执徐叹了口气,“可君命难违,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或许,你可以找周琸玉试试。”蒋佑平提醒道,“此人近日因布料生意,赚了不少银子。且他若想顺利入职市令,也需朝中有人扶持。你若能与他达成合作,或许能解决粮款短缺的问题。”

    刘执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风头也盛。”

    正午的琸玉商行内,赵玉琸正与娄昭阳核对账目。收到周闻瀚的传书,知晓早朝发生的事后。他不禁陷入沉思,刘执徐是朝堂老人,洁身自好,君子慎独,且在户部根基深厚。此次御史大夫和工部尚书借旱灾救济之事发难,背后定有势力推动。而永昌帝的态度,更是耐人寻味——放任群臣内斗,无非是想借力打力,顺势削弱各方势力。

    “阿琸,刘大人此次怕是凶多吉少。”娄昭阳忧心忡忡地说,“西部百姓因旱灾损伤惨重,朝堂又不追加拨款,若不能及时解决,刘大人恐会因办事不利,被革职查办。”

    赵玉琸的思考方向却与娄昭阳不同,他认为这或许是个机会。

    “刘侍郎执尚书半权掌管户部,若能在此时助他一力,对他来说宛如雪中送炭;而且这雪不是一般的大,这炭也不是一般的及时。他若顺利度过此劫,他这辈子也算是在户部这个位置上坐牢了。日后我在仕途上,定能获得不少助力。且我若能帮他解决救济粮款之事,他定会对我感激不尽。”

    娄昭阳眉头紧蹙、翻了翻账簿。“可商行近日虽盈利颇丰,但大部分资金都用于扩大生产与支付货款,能拿出的善款有限。陇中旱灾最少需要再拿出十万两白银,与十万石粮食,光靠我们恐难以承担。”

    “并非要我们独自承担。”赵玉琸笑道,“都城商贾众多,若能由我们牵头,号召大家捐资助灾,既能筹集足够的粮款,又能提升琸玉商行的声望。更重要的是,此事若成功,刘大人定会将功劳记在我头上。”

    说罢,赵玉琸立刻提笔,给刘执徐写了一封信。信中,他先是表达了对受灾百姓的同情,随后提出由琸玉商行牵头,号召都城商贾捐资助灾,并表示琸玉商行愿率先捐出五万两白银与三万石粮食。最后,他委婉地提及,自己欲捐纳市令一职,希望日后能得到刘执徐的指点与提携。

    书信写好后,赵玉琸派专人送往刘府。这封信不仅是在帮助刘执徐,更是在为自己的仕途铺路。他相信就算刘执徐再谨小慎微,到这份上也没空犹豫深思了,时间不等人。

    刘执徐收到赵玉琸的书信后,大喜过望。正愁无计可施,琢磨着怎么搭上赵玉琸。赵玉琸反而自己送上门来了,无疑是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五万两白银与三万石粮食虽不能填补全部缺口,但由琸玉商行牵头,定能带动其他商贾捐款。最后,赵玉琸在信中提及的;若这次能得他帮助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