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霓裳(2 / 2)

加入书签

看座,赵玉琸拱手行礼后坐下。

    “是这样的我们想与贵书院合作,将这款布料推荐给学子们,既为书院传扬文脉,也能让学子们沾沾‘状元气’。”赵玉琸将“状元锦”铺在书案上,呈现布料上的纹样。“山长请看,这是我们琸玉商行与锦绣庄合作的‘状元锦’,上面用微缩织法,织入了应天书院历任状元的治学名言。”

    李老先生凑近细看,指尖拂过布料上的文字,眼中露出赞许:“此法甚妙。应天书院向来注重文脉传承,这款‘状元锦’既能让学子们铭记先辈教诲,又能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展示文学气脉。”

    “我们可以合作,但你们需每年向书院捐赠五十匹布料,用于奖励成绩优异的学子。”

    “多谢李山长。”赵玉琸连忙应下,“我们不仅会捐赠布料,还会为书院定制一批带有书院院徽的‘附华锦’,供书院师长穿着。”

    离开应天书院,赵玉琸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春晖书院与金华书院。两处书院的负责人都对“状元锦”的合作模式十分认可,很快便达成了合作意向。春晖书院要求在“状元锦”上织入书院的校训,金华书院则希望能在布料中加入少量书院特有的兰草汁液,让布料带有淡淡的兰花香,赵玉琸都一一应允。

    与书院的合作敲定后,琸玉商行针对平民的营销方案迅速落地。商行门口搭建了临时的展台,展台上摆放着“状元锦”“登科香云纱”及节气锦匣的样品。阿福、阿力穿着用“状元锦”制作的短打,站在展台前,向过往的百姓介绍。

    “各位乡亲,快来看看我们的‘状元锦’!上面织着历届状元郎的名言,学子们穿着它赶考,定能沾到文气,宛若文曲星降临!”阿力手持布料,大声吆喝着。

    闻此,一位妇人拉着她备考的儿子挤到台前,拿起“状元锦”仔细查看:“这布真的能沾文气?多少钱一匹?”

    “大娘,这‘状元锦’每匹十五两,现在购买有上新优惠,只要十三两一匹,还送‘备考锦囊’,里面有上好的墨锭和毛笔。”阿福连忙递上锦囊样品,“您看,这墨锭是徽州松烟墨,书写流畅,毛笔是狼毫的,耐用得很。不论是平时学习还是考试,用这个都是笔下生花、下笔如有神啊。”

    妇人听后,毫不犹豫地说道:“给我来一匹!我儿子今年参加‘春闱’,就盼着能沾沾状元气,金榜题名。”

    旁边几位见状,也纷纷围了上来。一位大娘问道:“除了‘状元锦’,还有没有啥适合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能用的、寓意好的?”

    “有!”阿力指着展台上的节气锦匣,“大娘,这是我们的‘节气锦匣’,一年十二个节气,每个节气送您一匹布,只要三两银子。这布上印着节气符号,还带着香料,既实用,又能辟邪纳福。”

    大娘算了算,每个月只需二钱五分银子,就能买到一匹带香味的布,十分划算。当即拍板道:“给我来一个啥锦匣!老婆子我最喜欢带香味的东西了,家里小孙女也喜欢。”

    短短一上午,展台前就卖出了二十多匹“状元锦”,预订“节气锦匣”的百姓也有三十多人。

    柳柳拿着账本,兴奋地跑到后院书房:“爷,太好了!针对百姓们的布料卖得特别好,照这个势头,三个月内卖出两千匹绝对没问题。”

    赵玉琸正在查看丝织品工厂送来的“天机帛”样品,闻言抬头:“不错。你再安排人,去各州府的布庄联系,让他们帮忙代售‘状元锦’和‘节气锦匣’,我们给他们一成的提成。这样能进一步扩大销售范围,提升销量。”

    “好嘞!”柳柳转身就去安排,脚步都带着轻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