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战略改变 全力进攻(2 / 3)
比如培养人才方面,双方国运金光的效果就差距不小。
只此一点,上等神朝的整体武道底蕴,就不如顶尖神朝,时间越长、差距越大。
奈何,大乾发展太快,大后发展的时间,是大乾的两倍。
哪怕大后的民间实力发展速度不如大乾,资源更多的被权贵高层拿去,结果也足以反了过来。
打了近四百年仗,以及时间越长、大乾就越能占据优势的原因,双方这才持平。
在战前,大乾的武道底蕴,是不如大后的。
他们几人认真商量一番后,一致认为不可再这样打。
继续这样打,的確可以拖死大后,可自身也要真的伤元气了。
为了练兵,伤了武道底蕴的元气,那就有些不值得了。
明古略一沉吟,才平声道:“你们认为如何”
“陛下,臣等以为,目前有两个选择。
第一,放缓速度,不伤元气。
如此一来,我大乾诞生武者的速度在大后之上,时间一长、自能拖死大后。“
刘书温正色道:“第二,加快速度,倾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打垮大后军队。”
明古略一頜首,两个选择、前者会拉长战爭时间,其它方面的消耗更大。
后者,就是动用所有集团军,以最快速度结束两军的战爭,长痛不如短痛。
只要速度快,元气也伤不了太多。
但他却没有表態,只是召回了徐到、常玉几人的一道分身,让他们共同商议。
这一副仍將事情交给他们的姿態,让眾臣更为凝重,展开了一番爭论,最后达成了一致。
第二条选择。
倾尽全力,调动十五个集团军、八十二个军团,以及一百一十五个主战军,共三千六百万大军,交给徐到、常玉分別统帅,儘快彻底打垮大后军队。
另外,再调集两千个主战军赶往前线,一旦大后军队过多,大乾这边其余兵道第六境就会出手。
这就是目前而言,大乾军队相比较於大后军队最大的优势,有十五位兵道第六境。
以及更重要的,徐到和常玉这两位超过两国中、除了赵尹之外其余所有兵道第六境不止一筹的统帅。
连大乾中的李武忠、蓝屠、冯国、傅良德、戚继虎、岳鹏六人,都差了徐、常二人不止一筹。
前四人是天赋上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后二人则是时间上的问题,毕竟单单是岁数都小了两千多岁。
至於大后除了赵尹的其余四位兵道第六境,打了近四百年仗,大乾也多多少少摸到了他们的底。
跟汤鼎臣、张御、朱棱几人差不多是一个级別的。
其它的就不用多说了。
所以,即便大后有足够的军队,即便军队实力不弱於大乾。
只要徐到、常玉分別统帅一千八百万大军,哪怕因將士弱一些,发挥出来的战力弱—
些。
但他们共同出手的话,大后也绝难以抵挡。
谁让大后只有一位赵尹能匹敌徐到、常玉。
其他將领统帅,绝不是二人的对手。
若是大后想要其他兵道第六境全部统帅大军,以数量围攻徐、常二人,大乾就更不担心了。
大乾可还有十三位兵道第六境,看谁围攻谁
这个倾尽全力的选择,將会再次打破大乾原来的计划。
优点。
能以最快的速度打垮大后军队,將战线推到大后境內。
减少大乾民间武者的伤亡,不让大乾的武道底蕴元气大伤。
缺点。
一、儘快解决大后军队,將会提前引发国运之战,本来拖得时间越久,大乾国运的优势將会越大,消灭大后需要付出的相应代价將会越小。
二,將士的伤亡定会大幅度增加。
短时间內,大乾的消耗將会极大。
三,练兵的时间减短。
四,大乾主力若是推进太快,两翼、后方必然是跟不上的,这会有一些风险。
至於为何有这么多缺点,文武共同討论出来的结果却是选择第二条,而不是第一条。
原因並不复杂,文官大多主要是寧愿短痛、也不想再长痛。
这近四百年来,对他们而言实在太痛苦了。
如果可以,他们希望战爭立即结束。
武將们整体而言,其实不想更快的结束战爭。
这仗打的越久,对他们好处越大。
但武將中,也有徐到、常玉、李武忠、戚继虎、岳鹏等人,都是愿意从大局出发的。
何为大局
如何对大乾更好,何为大局。
而且选择第二条,那便意味著接下来的大战,將与之前完全不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