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52 王熙凤:假正经,你先出去等著!(2 / 3)
。
“哎呦呦,你们有脸关上门说,还不许我听听”王熙凤一如既往的肆意,进门后毫不客气的坐在林锐身侧,縴手一伸挑起小寡妇下巴,“你要是想“做”也无妨,我这就腾地方。”
“我做没做先不提,有些人可都做过了。”李紈丝毫不虚。
“切!”王熙凤完全不屑一顾,“我可没接过,你都接著呢!”
“真没接”李紈似笑非笑,“我上次怎么看到平儿倒药渣”
“老娘吃点儿补的都不行”王熙凤绝不承认吃过“凉药”。
“你们俩够了!”林锐哭笑不得,没想到这俩娘们儿起车来如此奔放,差点儿把他给撞翻,“说正事儿,刚才说到李老的文会还有诗会、书会等等,还有其他要求吗”
“我记得,丰字號有不少南货对吧吃的呢”李紈这才放鬆。
“太稀罕的不好说,因为没认真找过,一般的东西有的是,不论是腊肉还是火腿,不管是笋乾还是鱼虾,想新鲜有点儿难,乾货腊货你只管开口。”林锐在这方面有的是自信。
“不拘是哪种,你送两车到我西边的院子。”李紈丝毫没有客气的意思,“我再让人联繫父亲,请他派人带回去,江南文风鼎盛,在京有的是官员,用这些更方便。”
“你倒是不客气。”王熙凤羡慕的美目眯起。
“父亲要请的人暂时没有什么大角色,起步好岁是正经的翰林或者举监。”李紈斜她一眼,“你若是也能做到,我相信安平不介意多送几车,咱们先说好,什么例监、荫监就別提了。”
“你这假正经!”王熙凤被她的说不出话,只好扭头避开。
国子监虽然號称是“最高学府”,其实內部也有许多故意留出来的“操作空间”,比如监生,
一般人理解的那种考取举人后、会试不过便留下提升的情况,其实是最正规的“举监”。
但也只有他们才是正经的读书人,往下的贡监、理论上是从各地“选拔”的“精英”秀才入监,实际懂的都懂;这已经很好,接下来也是最多的一种,钱买个名头,称为捐监或者例监。
再就是荫监、任职四品以上的官员可以“荫封”一名后辈进入国子监中“学习”,不分文武都行,比如之前的贾珠,就用掉了荣国府“玉”字辈一代的名额。
甚至是“夷监”,藩属国或者土司之类子弟入监学习。
以上情况中,只有举监才有可能被李守中看重,其他的別提。
换成王家的话,別管他们摆上多丰盛的宴席、找来多风致的姑娘、摆在多风光的景区,都別指望请到哪怕一个举监生赴宴,贡监除非是自家亲戚推不开,否则也不会搭理。
对他们来说,参加这样的酒宴会“掉份儿”。
“正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些年轻的翰林或者监生跟的多了,很自然就会被划入到『李家』一派。”林锐忍著笑,没给某辣子出头,“將来李老做事更方便。”
“那你还不如弄个大院,不是更方便”王熙凤明显是挑事。
“可以吗”林锐却觉得很有道理。
“直接来肯定不合適。”李紈皱了皱眉,“但不是不能变通,我记得金陵薛家的两位妹妹,如今都在你院里对吧江南那边的联繫也不少,李家正好是金陵出身。”
“话是没错,接下来呢”林锐一楞,没理解意思。
“大周承明制,商户出身的子弟不得科举,但並未把路子完全堵死。”李紈开始深入指点,“常见的可以捐官,虽说用处不大,传出去至少好听点儿,再就是捐监。”
“薛蝌”林锐这才明白了他的意思。
“丰字號名扬京城,薛家为了后代好看,求到同样出身的李家头上,父亲碍不住情面,帮忙说句话谁都理解。”李紈微微一笑,“薛家出於感激,有些报效很正常。”
林锐:......这特么不就是江南世家的標准操作吗
“我让琴妹妹把蝌兄弟的履歷整理一份,连同两千两银子一起送来,剩下的事情你辛苦些。”但他依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只是要辛苦他跑一趟,从江南到京城还是太远了。”
“等到事情办妥,把告身梢回金陵便好,值什么”没想到李紈说的更简单,“只一样,两千两银子不够,因为按照惯例,『捐监』都是两千两,纵使父亲带话,少於一千五百两也办不成。”
林锐:.:
“还得是你们,不要脸的事情都能如此体面!”王熙凤气笑了。
“你以为军中有多乾净”李紈斜她一眼。
“咳咳!”林锐急忙打断两人的爭执,“自家人办事別耽误。”
“我会安排妥当。”李紈没再多说,扬首看看房外,发现天色已经开始暗下来,“安平,你暂时別回去了,等天黑后更方便,横竖我这里没外人过来,只管留下便可。”
“看来只能如此。”林锐点点头,“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