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铸鼎(1 / 4)
第231章 铸鼎
封號,封的就是名號。
自古以来名號就是帝王將相最为看重的。
魏蜀吴三国爭霸,蜀地占据天下一角,不过区区一州之地却能以弱伐强,撑起三国鼎立的局面,靠的就是四个名號將军。
没错是四个名號將军,而非后世传言的五虎上將。
前將军关羽,右將军张飞。
左將军马超,后將军黄忠。
不是汉主不想封赵云。
而是穷极气数也不够再封一个名號將军。
因为名號本质不是一个名头这般简单。
而是权柄,是制度,是利益。
自封名號就是铸鼎。
对於李吉及其魔下一眾悍將而言,这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整个过程。
李吉择一个良辰吉日,召集群臣诸將,自封“天王”把名號坐实。
然后再用“天王”的名號给群臣,诸將封官职,头衔。
眾將领命应下,铸鼎就算成功。
听上去简单。
实际上则是气数,利益的一次分配,半点大意不得。
分饼分的不好,
任何一个势力,铸鼎之事都是头等大事,重中之重。
铸鼎早有早的好处。
晚有晚的好处。
早的话,气数会反弹,镇压不下去就容易形成倒行逆施大鼎四分五裂的局面。
而一旦镇压下去就能靠一只鼎来鯨吞天下气运。
鼎也会在李吉一路征伐的过程中越变越大,一直到镇压中土神州无尽土地。
至於铸鼎时机比较晚的话则是有可能笑到最后。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简简单单几个字,却是道尽了爭霸之路。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李吉谋算著时间大差不离,水滸世界中辽国被金人打得被迫南下劫掠,就是这一两年。
另外几个造反的行家,大贼寇方腊,田虎,王庆几乎都是眼下这个时间段先后起事。
这两三年將会是整个宋廷最难熬的一段时期。
自己率先把旗帜立起来,不见得会是坏事。
旗帜高扬,口號响亮就能够招纳到活不下去,以及生来就野心勃勃的豪杰,
扩大自身势力。
总的来说是利大於弊的事情。
文臣武將齐立於厅前,李吉一手扶案而站,环顾四周。
只见厅內一眾將领,已经自发按照某种排列站好。
功有大小之別,加入李吉势力的人员亦有先后之分。
左面为首的自然是吴用,右边为首的本该是林冲。
可惜林衝心有杂念,如今留下的则是秦明。
再往后瞧则是阮氏三雄,吕方郭盛任原,裴宣邓飞曹正诸將。
裴宣可文可武,目前立於陈东之后半个身位。
裴宣之后则是擅於打探各路情报的朱贵。
於朱贵而言算是拔擢了。
而对於李吉来说就是千金买马骨的事情。
提拔朱贵不在於划不划算而是必须这样做。
朱贵本身亦代表一大批梁山降卒的利益。
另外。
秦明的功绩不够,但本事够顶,武道三境,又有破军衝锋在前,有勇有武的战绩。
暂且立前头並不为过。
至於韩世忠本事亦是不凡,可到底一战没打就暂且落在后几个身位。
这些人就是李吉全部的力量。
李吉魔下三千来人的兵马再次扩编。
算上打乱的梁山降卒,目前大差不离有四千出头。
如果再加迁徙梁山的户数,实则足足一万多的人。
李吉虎视四方时,大厅中鸦雀无声静得能够听见掉落一根细针。
“诸位如今盘踞梁山,根基算是有了成就。你们认为如何”
李吉问道。
“大王英武神明,数次打破青州,且一举夺下樑山,理应加冠封號。”
吴用第一个跃出眾人说道。
“吴先生说的是,大王威震诸州,当加封號。”
秦明亦步亦趋跟在吴用身后,抱拳进言。
“春秋经中尊称周天子为天王。大王立志高远,可先用此號。”
陈东亦是出列说道。
李吉眼下封號是名头,而非加封官號,算是有造反苗头。
绿林中尊王,尚且不会引起宋廷龙气的剧烈反噬。
可若是冠以官號,抑或冠以制度下的王號。
譬如晋王,秦王一流。
那必定就会引起龙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