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论势(1 / 2)
小樊楼
“李都头,快请,快请。”
周贴司远远就候在门外,瞧著李吉过来,连忙上前抱拳相迎。
文官之间,若是不怎么相熟,相见的礼仪一般作揖偏多。
而武將则粗獷许多往往抱拳行礼。
周贴司此举可谓是热情得不像话。
“这人必定有所图谋。”
李吉眉头轻轻挑了挑,心头念头闪过,脸上露出一个笑来:“都是自家兄弟,何必这般客气。”
两个过去打八竿子都不一定照一个面的人,就这般变得亲密无间起来。
酒楼包厢內。
两人入座彼此奉承一两句,酒菜是一道又一道地上,一直到桌子摆不下来。
李吉环顾一圈,却没见其他人作陪。
“想来还是机密的事情。”
他心底思忖。
一直到酒过三巡。
周贴司才提及正事:“李都头如此年轻就有一番作为,实在是羡煞我等,不知道都头后续是作何打算”
李吉把玩著酒杯,明白了一些事情。
知县相公一死,如今整个县城权力范围是真空状態。
而填补这个空缺,不外乎两个办法,一是从其他地方调人,第二是从当地提拔。
李老头是七品官,平日对手中权力看得甚重,县衙中既无副手县尉,也无主簿,县丞等等。
(宋国主簿属於九品官,一般小县城是不设知县,反倒是九品主簿统管。而县丞则是中等县的一把手,正常来讲华阴县这种城池,就该是县丞来管理。不过,知县李老头情况特殊,好歹是蔡京门人,最差也混一个七品的职衔。而县尉主管一县的情况,更多是极个別的边关城池,因为重心更多偏向军事方面。)
也因为李老头的特殊情况,如今一死,反倒成了一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局面。
李吉就是这个猴子,位卑而权重。
可一旦有空降的知县入主城池,李吉马上就会被打回原形。
无他,他在县城中没甚根基,一群猎户都没混成差役,想要做到架空一县那是不可能的。
“敢请教,周兄弟的意思是……”
李吉不徐不疾放下杯子,做了个请讲的手势,他变得热络许多。
说实话,华阴县这个区域,李吉是不太能看上。
少华山山势虽然险峻,但是撑死也就是养出六七百兵马,若是待天时有变,攻占县城,劫掠一州几乎就是极限。
可就算真能打下华州,又能如何
按照四边四角一中原的说法,中原为最,四角次之,四边更次之。
而华州属於陕西路,凑合著讲,能沾『四边』的一点光。
往西是渭州雄兵。
渭州雄兵於丝绸之路一带,亦有交流。
不过,汉唐之后,再无朝廷有能力经营西域,是以可略过不提。
往北则是延安府,抵御西夏的健儿。
而华州此地,属於大板块中“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一部分走势。
其最大的依仗,几十里开外的潼关。
潼关后面就是號称八百里地的关中粮仓!
某种意义上来看也算是一个下限不低的起点。
实际上。
关中粮仓早就落寞。
秦汉时期,说是关中粮仓没问题。
可问题是如今已经是宋朝时期,长江以南早就开发了出来。
还抱著过往的观念去看待问题,那就是事倍功半。
西晋崩溃,衣冠南渡,江南地区的开放早就进入一个新时代。
凭藉关中一地,辐射中原尚且力有不逮,更何况是早就发展成型的长江流域。
隋唐时期长安都已经承担不起日益增长的人口。
关中早就被放弃掉了。
所以华州在李吉看来,从一开始就绝不是能够成为根基的仰仗。
不过,也有说法叫做——有总比没有强。
倘若能在宋朝的体制里面混一个官身,方便自己积蓄力量,也不失为一件好的事情。
“这还不简单,李都头专职缉拿贼寇,已有功绩在身,只需要上下打点一二,使足了银钱,必定能够得偿所愿。”
周贴司与李吉支了个招,倒是无比简单那就是使钱。
可问题在於,李吉如今囊中羞涩,小吃小喝一通不成问题。
可要是动真格的,使钱买官,做点大事,他哪儿来的钱財
“这……”
李吉面露苦笑,“我无甚根基,如何做得这些事情。”
“哼。”
周贴司轻哼一声,反问道:“都头如何没有根基,那五百壮城军土兵,那些衙役兄弟,还有您手下肝胆相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