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处世哲学(2 / 2)

加入书签

,不足为虑。”

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

来歙出使隗嚣。公元29年(建武五年),又送马援回陇右,顺便带诏书给隗嚣。

回来之后,又去劝说隗嚣,于是隗嚣的儿子隗恂跟随来歙入朝做做官,其实也就是人质,光武帝拜来歙为中郎将。

当时山东大致平定,光武帝谋划向西收取隗嚣的士兵,与他们一起攻打公孙述,又派来歙去告诉隗嚣光武帝的意旨。

隗嚣部将王元劝说隗嚣,摆出许多疑问,使隗嚣很长时间犹豫不决。

来歙一向刚毅,于是愤怒地斥责隗嚣说:

“皇上以为您懂好坏,知兴败,所以才写信给你表明意思。这是臣子和君主间互相信任。

现在反而要听信小人的话,定下招致灭族的计策,背叛君主,这不是违背忠信吗?决定吉凶的抉择,就在今天。”

来歙想要上前刺杀隗嚣,隗嚣起身进入内室,集合士兵,要杀死来歙,来歙不慌不忙地拿着符节走到车旁登车离去。

隗嚣更加恼怒,王元劝隗嚣杀了来歙,并派牛邯领兵围守来歙。

隗嚣部将王遵劝谏说:”我听说治理国家的人要慎重车服爵号;理家的人害怕积怒会加重灾祸。都能慎重车服爵号,那么部下就会服从命令;轻率地使怨祸加重,那么家族就会遭殃。

现在将军儿子在汉做人质,但胸中怀有二心,车服爵号就要丢了;外人有建议要谋害汉使臣,这是轻率地加重怨恨与灾祸。

古代各国打仗,使臣来往各国之间,目的就是要让人重视用兵、珍惜和平而不好战,更何况谋害带着皇帝命令,而又凭借着重要人质的使臣呢?

来歙虽然一辆车子出使远方,但他是皇帝的表兄。

杀害了他对大汉朝没有损害,但紧跟着的却是您的减族之祸。从前宋国拘捕楚国的使臣,于是有拆死人骨头烧火、交换孩子作食物的灾祸。

小国尚且不可侮辱,何况拥重兵的君主,再加上隗恂的命呢!“

这便是来歙和隗嚣的一段交际,也是来歙被选中的直接原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