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徙戎之策(6K大章)(3 / 4)
虎为患,活生生为大夏朝廷在西北大地造出一个更具復仇心的劲敌。
更让姜天骄揪心的是,河西走廊的汉人比例越来越少,胡人比例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回紇、思结、契苾三部牧民南迁以后,汉人在当地反而变成少数族群。
所有人目光再次聚焦到安守忠身上,而他依旧是那副沉静如水的模样,仿佛姜天骄描绘的可怕前景並未在他心中掀起半分波澜。
安守忠一脸冷静无比说道:“陛下所虑者,在於僕固怀恩借回紇残兵,鳩占鹊巢,独霸河西,反成我朝大患,此虑確有其理。”
“问题在於吐蕃绝对不会允许大夏染指河西之地,更別说我朝已经占据大半个秦陇之地,要是再把河西之地拿下来,吐蕃將会再度让中原王朝困在雪域高原。”
“河陇之地之於吐蕃乃是东扩桥头堡,更是衝出雪域高原的象徵,其重要性远非僕固怀恩和回紇势力可比。”
“在吐蕃人眼里僕固怀恩与回紇势力不过是癣疥之疾,纵使僕固怀恩一时得势,逻些城的吐蕃赞普以及高层们会调集军队试图重新控制,但绝不会因此动摇国本,更不会放弃对河陇的根本诉求。”
“可若是我大夏王师占据著河陇之地,那就意味著中原王朝的强势回归,势必会把吐蕃人赶回雪域高原,这將触及吐蕃人最敏感的底线,是其统治根基与生死存亡之战。”
“对於吐蕃而言河陇之地,寧可让给僕固怀恩这条地头蛇,也可让给回紇那帮丧家之犬,唯独不可能眼睁睁看著大夏再度占有,而这也是河陇死局。”
“无论王师是打著收復故土,还是助剿叛逆的旗號,吐蕃必將放下与僕固怀恩的一切齟齬,倾举国之力,不计代价跟我大夏在河陇死战到底,难道这是陛下所乐意见到的吗”
姜天骄搭在御座上的手不自觉收紧,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他看向阶下肃立的安守忠嘆息道:“河陇之事確需从长计议,万不可因小利而忘大害,因急切而坠深渊,朕也不愿意为了战事而给黎民百姓增加苛捐杂税。”
“眼下漠北草原的安北都护府初立,千户之制推行,抚绥铁勒诸部才是当务之急。只要安北都护府根基稳固,方为日后经略四方之本。至於河陇暂且静观其变,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易再起战端。”
安守忠朝著姜天骄作揖行礼说道:“陛下圣明!臣必时刻关注河陇动向,为陛下拾遗补闕。”
广达楼这场宴会从中午持续到傍晚这才结束。
在文武百官以及將校们离开后,姜天骄还是坐在御座上思考问题,他觉得河陇之地会这么难以收復,无法像其他地方那样摧枯拉朽,主要还是当地胡人实在太多。
从东汉以来周边各族胡人便不断向內地迁徙,最终这才演变为五胡乱华,造成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大乱世。
然而大唐朝廷仍然没有接受这个惨痛教训,从建国开始这上百年来,经常把外族胡人內迁腹地置於军镇城旁,允许他们保持部落组织,使得西北胡化越来越严重。
姜天骄认为想要把西北大地重新汉化,依靠王化教导那纯粹就是扯淡,还是腾笼换鸟来得最快,反正他在幽燕之地就这样干过。
当初幽燕之地到处都是外族胡人,直到安禄山起兵举事后,他扫地为兵大肆强征胡人番民充入军队,就连驻守在边境地区的藩镇军队也跟著大举南下,留下数百万亩良田无人种植。
彼时正好河北道是天底下少数几个没有受到战火波及的地方,中原地区的河南百姓纷纷北上涌入河北大地,大部分人迁徙到北平郡、渔阳郡、范阳郡、密云郡、媯川郡。
现在幽燕之地的胡人番民还不足半成,汉化程度取得高度进展。
虽然姜天骄迎娶胡人女子为妻,但他绝不允许诸藩部落內迁到传统汉地。
后人经常把汉唐两个朝代放在一起並立,可要是以生存空间作为衡量,大唐完全比不上大汉。
大汉属於强而不盛。
大唐属於盛而不强。
哪怕大唐朝廷在天宝十三载这个强盛时期,西北大地的关內道、河西道、陇右道三地汉人数量实在太少,合计编户齐民仅仅只有三十九万七千户,大约两百零六万人。
至於西北大地为什么编户齐民会这么少,究其原因还是城傍制和蕃坊制所造成,大量胡人长期维持著部落组织和自治形式。
歷史上党项人能够在西北大地建立西夏,这都是大唐朝廷所遗留下来的祸害。
党项人早年生活在吐谷浑故地,以氏族为核心形成部落,每个部落多则上万人,少则几千人,各自分立不相统一,其中拓跋部党项的实力最为强大。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派遣李靖討灭吐谷浑,在松州以西设立三十二个羈縻州,並且把归附的党项部落首领任命为刺史,拓跋赤辞封为西戎州都督,同时赐为李姓。
后来青藏高原的吐蕃帝国强势崛起,党项人完全无法抵挡吐蕃进攻,在举族存亡的生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