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安禄山的犹豫(2 / 2)
王忠嗣入朝拜相,他暗中指使济阳別驾魏林上奏,藉此污衊王忠嗣欲奉太子李亨。
王忠嗣遭人密告存有不臣之心,而他又是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手上掌握著三十万精兵,诸如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安思顺、王思礼、僕固怀恩、浑释之、李晟等一大堆中唐名將都是他的部下。
在这种情况下换做任何皇帝,基本都是寧可信其有,更別说李隆基是生性多疑的人,於是他二话不说把王忠嗣诱骗回京,命令三司审讯严刑拷打。
王忠嗣差点死在牢狱之中,后来在哥舒翰等人拼死求情之下,李隆基不敢在明面上將其诛杀。
正好董延光曾经主动请缨攻打石堡城,而他未能如期攻克石堡城,便把责任推卸到王忠嗣的身上。
李隆基便以阻挠军功为由把王忠嗣贬为汉阳太守,到任后又立刻改为汉东太守,让他拖著重伤来回折腾,没过多久果然暴毙而亡。
皇甫惟明和王忠嗣两人死得不明不白,这件事情提醒著安禄山,他不造反只有死路一条。
只要高尚和严庄两位谋士不断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讲,那他安禄山迟早都会走上造反之路
这还真是前人作孽后人遭殃。
皇帝把整个国家搞到信用破產,大言不惭说著功臣犯法理应罪加一等,以此为藉口肆意滥杀有功大將,还厚顏无耻反过来指责武人乱国,倒果为因滑天下之大稽。
犯法
什么是犯法呢
皇帝说你犯法你就是犯法!除非你能证明自己没犯法!
古往今来多少武將都是死在这种莫须有的犯法上,殊不知朝廷信用就是在这种情况被折腾没的。
大部分皇帝只顾贪图享乐搜刮民脂民膏,完全就是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反正又不用他们上战场打仗,大可相信后人的智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