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丰功伟绩一代大帝(2 / 2)

加入书签

福建任职,对当地民情、海防极为熟悉。

而且他与施琅有师徒之谊,若由他出面招降施琅,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康熙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忙问道:“这姚启圣如今身在何处?”

周培公道:“姚启圣因事罢官,现赋闲在家。”

康熙当机立断,道:“即刻传朕旨意,起用姚启圣为福建总督,负责收复宝岛事宜。”

数日后,姚启圣接到任命,即刻赶赴福建。

他到任后,一方面积极训练水师,打造战船;另一方面,利用与施琅的师徒关系,暗中派人劝降。

而此时,那邪道术士已成功复活吴应熊,他们秘密联络郑经,企图联合对抗大清,一场更为复杂激烈的斗争即将展开。

三藩之乱虽以剿灭,但吴三桂逃脱了追捕,吴三桂带着残兵败将,一路退到了云南昆明,旋即,吴三桂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大周,定都云南昆明。

称帝的吴三桂想起自己曾经的辉煌,如今损失惨重,数十万大军死亡过半,心中难以接受,变得郁郁寡欢,身体也每况愈下,六个月后,吴三桂突然呕血数升,瞪着眼气绝身亡。

吴三桂死后由其孙子吴世藩继承帝位,此时大清王朝已经将昆明城围得水泄不通,匆忙中,吴世藩忙问众大臣如何应对——

朝中大臣争论激烈,有的说:“陛下,不如投降了吧!

至少能够留下大周吴氏血脉!”

此时吴世藩年仅十六岁,颇有些志气,双手拍在龙案上,厉声喝道:“谁在敢言投降,杀无赦,本来我父王名声就已经够臭了,如今在投降清军,世人会怎么看待我们!”

就在吴世藩强硬表态之时,那复活的吴应熊带着邪道术士秘密潜入了昆明城。

吴应熊见到吴世藩,劝说他联合郑经与大清决一死战,称已与郑经暗中联络,双方联手定能扭转局势。

吴世藩本就年少气盛,听后热血沸腾,当下决定依计行事。

另一边,大清这边姚启圣训练水师颇有成效,劝降施琅也有了进展。

就在他准备进一步行动时,收到了吴应熊联合郑经的密报。

姚启圣立刻意识到局势的严峻,一面加急向康熙汇报,一面调整战略。

康熙得知消息后,果断下令分兵,一部分继续围困昆明,一部分抵御郑经可能的进攻。

同时,他催促姚启圣加快招降施琅的进程。

一场多方势力交织的大战即将在海上和陆地同时爆,而吴世藩的大周能否在这重重危机中存活,施琅又是否会归降大清,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