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高中状元异像惊皇(1 / 2)
在平定了太平公主、韦皇后和上官婉儿的后宫之乱后,大唐王朝再次稳定了下来。
有了李隆基的鼎力相助,唐睿宗终于找到了久违的安宁。
每当早朝,都让太子李隆基陪侍左右,几乎寸步不离,并且逢人就说:“李隆基是上天派来拯救自己,拯救大唐王朝的圣使,并且高度赞扬肯定了李隆基的功绩。
至此,唐睿宗更加依赖李隆基了,然而这看似亲密无间的父子关系下却暗流涌动。
朝堂之上一些老臣看到唐睿宗如此倚重李隆基,心中暗自忧虑。
他们担心太子权势过重,终有一日会威胁到皇位。
其中一位重臣秘密觐见唐睿宗,委婉提及此事。
唐睿宗起初不以为意,可是随着类似的谏言增多,他内心也泛起了嘀咕。
而另一边,李隆基察觉到了父皇态度的微妙变化,他深知自己处境危险。
为了自保,李隆基决定主动出击。
他向唐睿宗请命,要前往边疆巡查军事,以保大唐边境安稳。
唐睿宗思量再三后同意了。
李隆基带着亲信远离长安,暂避锋芒。
但他知道,这场围绕皇权的争斗只是暂时停歇,未来还充满变数。
他望着长安城的方向暗暗誓,定要守护好大唐,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
钟南五杰:功名梦碎金銮殿
在济南郡,历城县的东南方,终南山巍峨耸立,山脚下藏着一个古朴典雅的村庄——钟南村。
这里的人们世代以农耕为生,过着宁静而平凡的生活。
然而,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村庄里,却孕育了五位天才少年:钟馗、韩富曲、柳含烟、李子伯和梁平山。
他们年龄相仿,情同手足,不仅才华横溢,更是村中远近闻名的骄傲。
尽管他们的相貌清奇,异于常人,但这并未阻挡他们成为村里的希望之光。
春天,总是带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唐睿宗李诞乾德五年春,更是不同寻常。
因为,这一年的科举考试,正在长安城如火如荼地进行。
对于钟南村的五位少年来说,这是他们改变命运、光宗耀祖的绝佳机会。
于是,他们怀揣着梦想,踏上了前往长安的征途。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磨难。
但正是这些磨难,让他们之间的友情更加深厚,也让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定。
终于,他们来到了繁华的长安城,准备在这里一展身手,夺得金榜题名。
科举考试,历来都是才子们竞相展示才华的舞台。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严格选拔,五位少年凭借出色的才学,脱颖而出。
其中,钟馗更是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投名状元的桂冠。
而其他四人,也分别获得了榜眼和探花的殊荣。
一时间,钟南五杰的名字,在长安城传为佳话。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
当钟馗等人满怀期待地出现在金銮殿上,准备接受唐睿宗的钦赐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他们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原来,唐睿宗在看到他们的第一眼时,就被他们那异于常人的相貌所惊吓。
钟馗头大如斗,两撇浓密的吊睛卧蚕眉,口大如巨蟒,两排门牙突出口外;而其他四人,也是一脸凶神恶煞之相。
这突如其来的视觉冲击,让唐睿宗吓得魂不附体,他大声喊道:“来人!
将他们赶出金銮殿!
如此凶恶之人,如何能做朕的新科状元!”
这一声令下,如同晴天霹雳,让钟馗等人瞬间从云端跌落谷底。
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他们含辛茹苦,历经磨难,才换来了今天的功名。
然而,就因为他们的相貌,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钟馗更是怒极而立,双眼圆睁,他想起自己无数个日夜的苦读,想起乡亲们期待的目光,想起自己为了这一天所付出的所有努力。
然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刻化为了乌有。
在失去理智的愤怒中,钟馗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他一头撞死在了金銮殿的神柱上,用自己的生命,来抗议这不公的命运。
他的鲜血,染红了神柱,也染红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而其他四人,则呆呆地站在原地,目睹着这一切的生,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与愤怒。
钟馗的死,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纷纷议论着这场悲剧的根源,有人指责唐睿宗的以貌取人,有人感叹钟馗的悲惨命运,也有人为钟南五杰的才华所惋惜。
这场事件,不仅让人们对科举制度产生了深深的质疑,也让人们对社会的偏见与不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钟馗的死,激起了更多人的愤慨与反思。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与审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