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战前动员(1 / 2)

加入书签

第324章 战前动员

话说在陈直、陈鲁俩人动身离开阳夏的次日,陈洛亦是将所有事情皆筹备完毕。

而在征伐逆贼之前,他先得北上去陈留郡一趟。

按照大汉律法规定,彻侯禁止私藏甲胄。

毕竟一名身穿盔甲的士兵,能做到无伤杀死两三个同等体格的敌人;而有百夫长指挥的一支披甲军队,可以做到打败十倍未穿护甲的敌人。

之所以难以做到全歼,那是因为敌人的阵亡率达到百分之五的时候,恐怕早就作鸟兽散。

想抓住或杀死那些四散奔逃的溃兵,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这已经可以看出甲胄的变态。

它比刀剑受到限制更加严格,如果说刀剑如同后世的枪支,那精良的甲胄无疑就是坦克。

近二十年前震动长安的绛侯府藏甲案,可谓最佳范例。

周勃在卸任太尉之后,被举报府邸上藏有甲胄。

于是刘恒派去亲信前去搜查,没想到在府上居然发现甲胄有几百副之多。

若不是张苍让贾谊去劝说一番,那他恐怕是要遭受牢狱之灾。

纵使有人担保,加上长期掌握军队,本身又经常有狩猎的需求,以及开国的时候监管不严……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才让他免去了最严重的责罚。

只是此案连带着让朝廷对甲胄乃至兵器的监管都严厉了。

万一谁府内同样藏着几百副甲胄,那皇帝在宫城内怎能安心。

两三百甲士挑个好时机,一路杀到长乐宫去,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受到这一影响,阳夏内的甲胄数量不过几十副,武装军队是肯定不够的。

这次自己前去平乱,士卒可以在阳夏征召,但甲胄这样的重要装备,就得向陈留郡守去借。

不过陈洛提前进行联系,表达了自己的需求之后,并没有什么问题。

到时候他亲自去取即可,作为大汉阳夏侯,这个面子还是有的。

城外。

陈洛来到集结的场地,动作毫不显老态地从马背上翻下,稳稳踩住地面。

这引得周围那些新兵发出阵阵惊呼。

他们曾听闻过赵国那位老将军年过七十,仍能上马射箭的事情,绝大部分人表示半信半疑。

自己没机会见到廉颇,验证传闻的真实性,可阳夏侯现在露的这一手,是让他们顿时信了大半。

迎着那些惊叹的目光,陈洛知道自己是将威信初步立住了。

他神色肃然地走到军阵前方正中的位置,扫视两圈后,沉声说道:“诸位,出征在即,我就不啰嗦,只简单讲两句。

想必荆地、齐地出现逆贼的事情,你们都已经知晓,而他们就是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敌人。

这些逆贼目前尚且只在荆地以及齐地作乱,但未来呢?

他们会从荆地北上,会从齐地西进,会沿途烧杀抢掠,会来到阳夏这儿。

难道你们想见到那样的场景发生吗?”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那些士卒没有丝毫犹豫地吼出声答道:“不想!”

陈洛满意地点了点头:“我同样是这么想的。故而此番出征,为的是守护我们脚下土地的安宁,保卫我们亲人的周全,将逆贼狠狠拒于阳夏之外!

楚王当年从吴中,嗯,就是现在的郢都,率领八千子弟,一路上击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敌人,而你们这里站着五千人,难道立下的功绩会逊色于那些吴中子弟吗?

我相信伱们同样能留名青史,让所有人知晓!”

这番战前动员的效果是极好的。

早在征兵的时候,他专门要求了质量。

因此这五千人全是良家子,稍加训练,再经历几场战争之后,就可以成为战斗力最强的那类士兵。

更不用说他们基本上都是阳夏及周边地区的人,攀谈起亲戚朋友来,互相或多或少都有认识,所以他们在战场上丢弃同袍,独自偷跑的可能性极小。

何况陈洛刚才的讲话,非常准确地拿捏住了这些士卒的心思。

首先是告诉他们出征的目的乃是保卫家乡。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是有人敢偷偷临阵脱逃,那不仅是要面临军法的处置,更会承重道德上的压力。

父老乡亲们寄希望于我,那我要因为胆怯而辜负他们的期待吗?

其次,陈洛又是举出了吴中子弟,作为范例。

要知道那八千吴中子弟的事迹,在南方流传非常之广。

这不仅是起到对比作用,给他们施加压力,更包含着激励的意味。

那八千吴中子弟不仅有英勇的名声,他们后续得到的封赏同样非常丰厚。

对于面前这些士卒来说,颇具诱惑力。

至于最后一点,那就是刚才的演讲搭配上自己的外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