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公元十年(3 / 3)
楼评书。
没有随处可以买到的山珍海味,新鲜水果。
也没有人来人往,热闹有趣的街坊。
三部落的男人从战场上回来后直接去了洛阳,过了新年后菜返回草原部落老家。
回来第一天后,就逐渐感觉到了不自在。
天一黑,外面就静悄悄的,像是回到了战场。
手里的金子银子似乎是变成了石头,距离最近的城池都要三四百里。
好在这些人离开的第三天,北极武就发布了回收政策。
【允许归农省征西战士在山农省,平原省,黄淮省购买房屋居住,不同地区房价不等,有房者入自由户(原公共户不受影响,提供入队工作),要求必须掌握山农话,有一定语言基础,且妻妾数量不得超过一人,随迁子女不得超过五人。】
【允许其余省内世袭领主在省府购房,解决子女教育和家眷安置问题。】
【千户万户等世袭领主,不得跨省移动,不得在非本省区域外购房租房。】
北极武的卖方抽血政策不光是为省会的发展提供了发动机,还赢得了各地战士和领主们的一致支持,尤其是黄淮省的世袭领主。
刘景顺在交趾郡买了房,三部落也都在靠近山农人的地区买房。
征西军团的退役世袭千户万户在洛阳买了十万两的房子,其余没钱的也根据财力购买差一些的房子。
云中部在同州云州买房,归化部在武州同州买房,辽东部在幽州铁州买房。
草原人其实都没有故土难离的思维,本身就是游牧民族,自然是哪里能过好日子就去哪里。
底层牛马没办法走,但是这一次北极武是给那些打仗分到钱的中上层人发福利。
确实是收钱了,但也确实是福利。
长期打仗所形成的军事组织能力直接被分化打散,北极武也把发出去的钱回收了四分之三。
简简单单的处理完琐碎事情后,北极武又开始忙着赈灾。
公元十年正月,江州、湖州、福州等地出现强对流天气,伴有暴雨、冰雹和大风。
被各地区环绕的江州多地出现内涝,农作物被淹。
多山地的福州发生山体滑坡。
湖州因风雹灾害导致房屋农舍牲口棚受损。
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十多万亩,大量房屋不同程度损坏,人员死亡一百余人。
死一百多人在山农人看来根本不算什么。
年年都有人在灾害中死去,大家早就习惯了。
因为不种地,洛阳大部分人对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只当是一个数字,看了就忘记了。
在这个年代,灾害除非是落在京城或者山农人聚集的地区,否则死多少人都无所谓。
北极武同样是非常麻木,快两百年来,几乎是年年两三次灾害,早就麻木了。
这还只是内陆地区,今后算上欧洲和东南亚,再算上沿海,如果要是算上美洲那地方,那可真就是天天水深火热了。
每天两小时工作,下班后该咋样就咋样。
只要不把外面人当成是自己人,就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和责任可言。
春耕结束后,洛阳人开始换了新衣裳,连衣裙和束腰裙子成了当下的热门款式。
年轻淑女群体里也流行带着白色三角包头巾出门,以小资女性的精致审美来spy干农活的包头农妇。
山农族并没有女性不能上街的规定……尽管北极武觉得女人在家里待着照顾孩子就行了,但是每个人都的家都很小,白天没事当然是上街闲逛了。
繁荣盛世,会自然而然的诞生一套属于盛世的规则趋势。
在生存权力得到保障,变得无比轻松之后,如何过得更加舒服高档,自然也就成了关注的事情。
挑选男人也不再是看勤劳本分忠厚,而是看工作家庭存款。
贪生怕死被抹除了存在感,变得无所谓了之后,追名逐利就明显了起来。
世界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尽管肯定无法做到所有人都满意,但确实是没有多少人饿肚子了。
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逐渐发展出更高的追求。
公元十年,山农国真正进入了盛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