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区别对待(2 / 3)

加入书签

若是能有一个公家工作,那更是睡觉都能笑醒的美事。

不为柴米油盐发愁,也不为人情往来所烦恼,没有家长里短的烦心事情,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山农人从精神面貌上就和普通人不一样。

眼睛里有光彩,有希望!

王明玉能清楚感觉到两种人群之间的区别,在跟着四九八进屋坐下后,礼貌又拘谨的拉着自己淘气儿子的肩膀。

四九八坐下将买来的香蕉草莓放在盘子里,又忍不住笑着说:“我还第一次买菠萝和这个柚子,也不知道怎么吃。”

“买的时候问了服务员,说这个菠萝要泡盐水才好吃,怎么那么奇怪”

窦玉门说:“我也没见过这个菠萝,是番邦的水果吗”

旁边的王明玉轻声说:“肯定是岭南安南那边的水果,如今只有那边通了铁路,一两千公里的路三四天就到了,这样水果才不会坏掉。”

“我听说现在火车跑的越来越快,每小时比半年前快了几公里,就和这洛阳城一样,肯定是越来越好了。”

四九八把水果盘放在桌子上,对着两个小朋友说:“这是你闺女儿子吗长得真漂亮!来,吃草莓。”

王明玉勉强笑了笑,“是我一对儿女,我家老爷在江南担任巡城御史一职,这次来京城汇报工作。”

别人看不出她的心思,也忘记了这个女人一开始是想着入宫,结果武王瞧不上她没有挽留。

如今嫁到了江南那种偏僻地方,别说是京城的消息了,就连铁路船运都都不通。

在铁路出现之后,江南漕运的优势被断了一大截。

东南沿海的生意都集中到了胶东半岛,一些贸易生意也都集中在了扬州一代。

江南之地作为文朝余孽集中的老巢,自公元六年天下一统到如今公元十年,朝廷一直都没打算发展那里。

沿海没有任何优势,根本找不到可以做生意的人。

往东找不到人类,往西又因为岭南地区的大开发,生意都由两广地区的汉人胡人做了。

朝廷的财富根本不流入东南地区,各种财政支出和大项目都是往北方和西部走。

北极武的重心始终是欧亚大陆,江南已经开发好了,所以反倒是不怎么在乎,一直都在忙着西部和两广地区的建设。

如今春夏秋冬四宫和东西南北四城都没有江南地区,帝国的人口和政策不支持这里。

如果没有铁路,江南地区必定会成为经济中心。

但工业地区都集中在北方,优势商品也都在北方。

没有庞大的商品支持,光是江南那些丝绸瓷器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这几年江南的资金正在快速的涌入北方和西南地区,购买各种奢侈品和日常用品。

粮食茶叶盐铁这些曾经的赚钱货,在北方和西方没有任何竞争力。

小农经济竞争不过工业机器,不干活的绣女也竞争不过织布机器。

高端市场维持不住几十万纺织女的销,低端市场早就被低廉的工业布料席卷了。

衣食住行,山农人将粮食的价格控制在极低的水准,自己吃没问题,拿出去卖就会发现别想赚钱。

住房没什么变化,人没钱的时候根本不会想着翻新房子。

出行依旧是马车,人力车都少。

就连马车都是从北方购买的,谁都知道北方的马车更耐用,物美价廉。

从手工业到纺织业,北极武没想过针对谁,但是江南地区在工业化面前确实是受损严重。

“这一次。”王明玉又叹了口气,“这一次过来是找人托托关系,我家老爷和江南士人都想着为圣上效力,希望能办个织布的生纱厂。”

“江南人多,工钱也不贵,风景也好,不论是修个铁厂还是盖个宫殿都有人有地方。”

四九八听到是这种事情,忙摇头说:“这事情我可帮不上忙,你们也别想找武月帮忙,她前阵子犯了错,刚被圣上教训一顿。”

武月坐在一边低头吃着草莓,和两个小孩子抢食吃。

“别想找我帮忙,我才不帮。”武月一边吃,一边果断拒绝这种倒霉事情。

四九八也劝道:“千万别找圣上的家人帮忙办这种事情,不然都会倒霉,圣上早就警告好几次了,别干预圣上的家事,不然真的会死人,还会死很多人。”

王明玉点了点头,感慨道:“我知道,只是有感而发,过来叙叙旧,你现在日子过得不错,真羡慕你可以不用嫁人。”

四九八笑了笑,挺不好意思的。

她这表情让王明玉更加难受了。

丞相李承仁迅速起身,脸上表情肃然。

“你们走吧,现在圣上随时可能大开杀戒,若是非要走人情关系,尤其是试图找中间人劝说圣上,到时候只会一起死。”

陈昂大声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