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地宫(2 / 3)
禅。
若他所料不错,泰山上必定留有他们的皇气。
经过半炷香的漫长等待,月观峰的西天门处,一抹淡淡的金光若隐若现,回馈入魏杰脑海。
“找到了!”
他的眼眸猛地一亮,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意。
他身形一晃,率先冲天而起,引领着众人向西天门疾驰。
泰山西天门,古朴的石阶蜿蜒而上,两旁古木参天,枝叶间漏下斑驳光影,与薄雾交织出一片梦幻般的景致。
石阶尽头,一座巍峨的石门耸立,门楣之上,一块匾额横悬,书有“西天门”三个古朴大字,笔力遒劲,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历史沧桑。
“小尘,可有什么发现?”
姬虎啸环看四周,并未发现有什么特殊之地。
魏杰看了眼月观峰顶上的石亭,轻吐一句:“冒犯了。”
言罢,他身形未动,唯掌心运力,一股磅礴的圣力汹涌而出,宛如怒涛拍岸,轰然击中石亭。
石亭瞬间炸裂,碎石四溅。
魏杰衣袖轻挥,一股无形的力量卷动,将四散的碎石纷纷拨至一旁,显露出一片空旷之地。
石亭原址处,凹陷百米之深,底部隐约可见一块模糊的凹槽。
白颜卿跃进坑洞,轻呼一口浊气,将凹槽上的灰尘吹散。
她回头向上方望去,道:“你们来看!”
众人围聚在坑洞底部,目光聚焦于凹槽之上。
凹槽仅有五厘米大小,其形态像是一颗星辰坠落。
魏杰盯着凹槽,眉头蹙起,总觉得有些眼熟。
姬虎啸的眼神在凹槽上和魏杰额头左右徘徊,忽的双目一亮,抬手去抓魏杰额头。
“你干嘛?!”
魏杰被姬虎啸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到,拍掉他的手问道。
姬虎啸抬手指向凹槽,道:“你没觉得这玩意和你内心的印记很像吗?这两者说不定有什么关联。”
北天涯道:“我也这般认为,小尘,要不你来试试?”
魏杰虽心有疑惑,但还是上前一步,调动人皇之力尝试。
人皇之力注入星辰状凹槽,霎时间,整个地面开始轻微震颤。
凹槽内光芒一闪,紧接着迅速深陷,不断扩大。
随着一阵沉闷的声响,石屑纷飞,尘土弥漫,一条幽深漆黑的暗道逐渐在众人眼前显现出来。
暗道内部,隐约可见寒气逼人,幽光闪烁,引人遐想又令人心悸。
“竟真的成了?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姬虎啸欣喜若狂,高兴的手舞足蹈。
和他不同,魏杰彻底愣在原地。
人皇之力为何会与泰山有所联系?山下到底藏有什么?
“大帅,要下去吗?”
苏幼麟的声音将魏杰拉回现实,他轻呼一口浊气,不再迟疑,道:“走吧,大家都小心一些。”
踏入暗道,众人的脚步声在空旷的通道中回响。
与想象中不同,这里空间异常宽阔,空气干燥而清新,没有丝毫潮湿之感。
烛灯每隔一米,镶嵌在墙壁两侧,散发着柔和而昏黄的光芒,将四周照得既明亮又不刺眼。
灯焰微微摇曳,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
“这些烛火,莫非是一直在燃烧?”北天涯诧异道。
要知道,经过勘察,泰山成型于二十五亿年前,什么样的烛火能够燃烧这么长时间?
白颜卿道:“我倒是想起一则传说。”
“传说,秦始皇陵有长明灯,千年不灭,用的,就是人鱼灯。”
众人向玄如玉望去,期待他给出合理的答案。
若说在场人员的知识渊博程度,无一人能够和他相提并论。
玄如玉点头,道:“是有这种说法,据记载,始皇帝三十七年,巡游东海曾射杀过一只巨鲛,而后他下令全国,大肆捕杀鲛人,炼制人鱼膏,这就是所谓的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搜神记》中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趁着众人谈论的空隙,姬虎啸沾了沾烛灯内的液体,放在鼻下嗅了嗅。
旋即,他瞳孔微缩,道:“这所用燃料……是尸油!”
据说,尸油是通过尸体,吊于房梁之上,以蜡烛燃烧,从蜡烛滴落下来的油中提取而来。
尸油手感油腻,异常滑嫩,姬虎啸曾经见识过尸油,所以自然认得。
但令得他疑惑的是,尸油通常会伴随一种强烈的臭味。
这种气味就算是添加再多的香料也无法掩盖。
但这长明灯内的尸油,气味却芳香扑鼻,如桂馥兰香般。
“我倒是听说过另一则传说,就是不知道真假。”玄如玉道。
姬虎啸道:“啥?”
玄如玉道:“上古时代,泰山群魔乱舞,神鬼横行,妖魔鬼怪,魑魅魍魉,比比皆是。各大部族征战不休,战火连连。直到出现了一位仙人,横扫群雄,统一泰山,这才太平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