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4章 到省委组织部谈话(2 / 4)

加入书签

触状纹路自然生长而成,如同活体组织。

    “这是……‘归墟一号’?”林念喃喃。

    张晓阳猛地抓住她的手腕,眼神骤然紧绷。

    “归墟一号”是最早的“摇篮所”,位于青云市郊外的地底深处,二十年前因“伊甸井”崩塌而被永久封印。官方记录显示,整座设施已在地质塌陷中彻底损毁。可眼前的景象分明证明,它不仅存在,而且仍在运行。

    视频继续推进,门缝中渗出淡蓝色的雾气,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光尘。突然,一个身影出现在镜头前??身穿白大褂的女人背对着摄像头,长发垂落至腰际,正在操作一台古老的磁带录音机。她按下播放键,熟悉的旋律流淌而出:正是那首让B系列集体觉醒的《回声之歌》。

    但这一次,歌词变了。

    不再是“我在黑暗中呼唤你”,而是“**回来吧,我的孩子们,春天已经来了**”。

    画面戛然而止。

    林念呼吸急促,转头看向张晓阳:“我们必须回去。”

    他知道她在说什么。青云学院地底,仍保留着通往“归墟一号”的应急通道入口,藏在旧图书馆地下室的通风井后。当年林婉清亲自下令封锁该区域,并植入神经毒气陷阱。任何未经授权的生命体靠近,都会触发即刻昏迷机制。

    “你现在的身体……”她迟疑。

    张晓阳却已启动轮椅,缓缓调转方向。他的动作坚定得近乎执拗,仿佛体内某种沉睡的程序被重新激活。林念看着他苍白的脸颊,忽然意识到??这不是选择,而是召唤。

    两天后深夜,三人潜入图书馆。

    王岩负责破解电子锁,陈默架设反侦测屏障,林念则扶着张晓阳穿过布满灰尘的书架走廊。空气潮湿阴冷,每一步都激起细微的回响。当他们抵达通风井口时,铁栅栏早已锈蚀断裂,像是被人从内部强行撕开。

    向下攀爬十五米后,一条狭窄隧道延伸向前。墙壁上镶嵌着老式荧光管,微弱闪烁,映出墙上斑驳的涂鸦??全是不同年龄的孩子画下的家庭画像:有牵着手的兄妹,有抱着婴儿的母亲,还有写满“我想回家”的歪斜字迹。

    “这些都是B系列留下的?”王岩低声问。

    林念摇头:“不,这些笔迹太稚嫩了……更像是普通孤儿院的孩子。”

    陈默皱眉:“可这里从来没有收容过非实验体。”

    就在此时,张晓阳突然停住。他仰起头,耳朵微微颤动,像是捕捉到了某种频率。接着,他抬起手,指向左侧墙壁。

    众人顺着方向看去,发现一块砖石略显松动。王岩上前撬开,里面竟藏着一台迷你录音机,电池居然仍有微弱电力。按下播放键,沙哑的童声传出:

    >“今天医生阿姨说,我是第一批‘心锚计划’的测试者。我不懂什么叫‘心锚’,但我好想妈妈。她说只要我把心里最暖的事说出来,妈妈就能听见。所以我现在要说:上周下雨,她给我打了伞,自己淋湿了半边衣服。我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停顿几秒,声音带着哭腔)

    >“可是为什么,她说完这句话就再也没来过?”

    录音结束。

    林念怔在原地。这段声音的背景噪音中,隐约夹杂着仪器运转的嗡鸣??正是“归墟一号”特有的量子共振频率。

    “等等……”她猛然醒悟,“这些孩子不是B系列,他们是**对照组**!”

    上世纪末,“新纪元科技”在推行克隆情感实验的同时,秘密招募了三百名孤儿作为心理对照样本。他们被安置在模拟家庭环境中成长,定期录制情感日志,用于对比分析“人造情感”与“自然情感”的差异。项目结束后,这批孩子全部被转移至偏远福利机构,档案标记为“无效数据清除”。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