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0章 更高明的溜须拍马(2 / 4)

加入书签

;   >“上面的同志!听得到吗?东巷三区还有六个人!!求你们挖快点!!氧气快没了!!”

    回应他的,是机器启动的轰鸣,以及??混凝土浇筑的声音。

    苏晚猛地摘下耳机,胸口剧烈起伏。她的脸颊已被泪水浸湿。

    “他们封井了。”她喃喃道,“明知底下有人,还是封了。”

    小林站在门口,脸色惨白。“我刚查了当年救援记录……说是‘二次爆炸风险过高’,所以决定注浆封闭矿井。可……可那是在第八天才下的命令。第七天晚上,他们明明听到了呼救声。”

    苏晚打开国家应急管理系统公开档案,输入关键词“吕梁矿难封井决策”。搜索结果为空。再试“赵德海”,跳出一条民政补助发放记录,备注栏写着:“非工伤,家属已签谅解书。”

    “谅解?”她冷笑,“一个连尸体都没捞出来的父亲,怎么‘谅解’?”

    凌晨三点,她再次连接群鸣主网,将初步数据加密上传至“星火档案”第十三号节点,并标记为**红色优先级**。同时,她向全国二十个民间救援组织发出协作请求,征集2007年前后类似矿难的目击证词与物证线索。

    天亮前,第一条回应抵达:一位退休矿医寄来一本泛黄日记,记载着当年参与善后工作的经历:

    >“七月二十六日,阴。省里来人,不让提‘活人’二字。说是为了稳定。我们抬出遗体时,有几个家属扑上来哭喊,当场被抓走。后来听说判了寻衅滋事。那天晚上,我梦见那些被水泥埋住的脸,在地下睁着眼睛,嘴一张一合,却没人听得见。”

    苏晚读到这里,手指颤抖。

    她知道,这不再是一次简单的遗音复原。这是对整个“沉默机制”的正面冲击。

    上午十点,回声馆接到文化局电话,称“近期活动涉嫌干扰公共秩序”,要求立即停止一切对外信息发布。苏晚未予理会,反而通过离线信使向三家境外媒体同步推送了赵德海的录音片段与地质证据链摘要。

    中午,陈志远的电话打了进来。

    “苏老师,好久不见。”他的声音温和依旧,带着一丝疲惫的笑意,“我知道你在做什么。我也曾年轻过,热血过。但有些真相,就像深井里的气体,一旦释放,会引发连锁爆炸。”

    “那你告诉我,”苏晚直视摄像头,“赵德海临死前喊的那句‘上面有人’,算不算一种爆炸?”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他已经死了十七年。”陈志远终于开口,“你现在唤醒他,是为了让他再死一次吗?”

    “我不是唤醒死者,”苏晚一字一句地说,“我是让生者不能再假装看不见。”

    通话结束三分钟后,群鸣系统警报突响:云南昭通节点遭到IP集群攻击,攻击源伪装成地震预警信号,试图注入病毒程序篡改“李春强祠堂事件”的公众反馈数据。防御模块自动切换至军用级防火墙,切断所有外部链接。

    苏晚立刻下令启动“逆响计划B方案”:即日起,所有证据采集改为双盲模式??一线人员不知目的地,接收方不知信息源。重要音频一律转化为摩尔斯密码,嵌入气象广播或交通播报中传输。

    三天后,第二批物证送达。

    一个锈迹斑斑的饭盒,来自河南平顶山某废弃铁轨旁。寄件人是一名铁路养护工,附言写道:

    >“去年冬天清雪时发现的。里面有一张纸条,字都糊了。但我认得这handwriting??是我哥。他九八年失踪,说是去南方打工,再没回来。直到看到你们的节目,我才敢打开它。”

    苏晚小心翼翼展开碳化的纸片,借助红外扫描,还原出一行歪斜的字:

    >“兄弟,我在黑窑厂。每天干十四小时,打残了就扔山沟。今天我又看见三个孩子被拖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