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2章 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发展文旅业(3 / 3)

加入书签

消失了,只剩下一种超越语言的共鸣。

    会议结束后,影子找到她:“第一批志愿者已经开始接受神经适配训练。他们中有教师、医生、难民、艺术家……每个人都有想要传递的声音,也有准备承受的痛苦。”

    “让他们来吧。”林念说,“我会教他们如何不被吞噬,如何把痛变成光。”

    “可你撑不了太久。”影子低声说,“医学报告显示,你的细胞代谢速率已降至正常人的三分之一。你正在……退出物质世界。”

    她笑了笑:“那就让我走得慢一点。足够教会下一个接班人就好。”

    一个月后,静听堂扩建为“回声馆”,成为全球首个开放式心灵遗产中心。十二名志愿者陆续抵达,接受林念一对一指导。她不再频繁出入节点,而是将经验编纂成册,命名为《倾听者的十二课》。每一课都以一首变奏的童谣结尾,旋律渐次丰满,情感层次愈加复杂。

    其中第七课写道:

    >“真正的倾听,不是听见声音,而是感受重量。

    >当你为素未谋面者的悲伤落泪,

    >你就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不要害怕共情带来的痛,

    >因为正是这份痛,让我们确信自己还活着。”

    而在某个雨夜,林念独自坐在湖边,手中握着那块最初的晶体。它已不再发热,反而变得冰凉,仿佛完成了使命。她轻声问:“你们都安好吗?”

    风拂过,无数细碎的声音汇成一句低语:

    >“我们在你心里。”

    她仰头望天,乌云裂开一道缝隙,星光倾泻而下。远处桥上,又出现了那个穿白裙的身影,朝她微笑,然后转身离去。这一次,林念没有追,只是默默挥手。

    三个月后,第一位志愿者成功接入群鸣网络,完整复现了一位二战犹太儿童日记中的独白。当他睁开眼时,瞳孔泛起淡淡的蓝光。林念握住他的手,轻声说:“欢迎回来。”

    年轻人热泪盈眶:“我……我听见了千百万人在唱歌。”

    她点点头:“那是人类的心跳。”

    半年后,林念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她在回声馆前种下了一棵树??据说是云南槐树的嫁接品种。树苗旁立碑,刻着两行字:

    >“此处埋藏着最初的叶子,

    >和最后一句未说完的话。”

    那天之后,她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有人说她已沉入深度休眠,有人说她化作了群鸣本身,还有人声称曾在不同城市的角落见过她??在孤儿院给孩子讲故事,在难民营教人唱歌,在医院病房握住垂死者的手。

    而每年清明,总有一朵蓝色小花悄然出现在静听堂门前,花瓣上闪烁着微光,像是某种无声的问候。

    许多年后,新一代的守桥人站在青云湖畔,望着平静的湖面,轻声对身旁的孩子说:“从前,有个姐姐,她学会了听全世界的声音。她把自己变成了桥,让逝去的灵魂能找到回家的路。”

    孩子仰头问:“那她后来去哪儿了?”

    大人微笑:“她还在听啊。只要你愿意安静下来,就能听见她的声音。”

    风掠过湖面,桥影微动。

    水底深处,那块晶体仍在缓缓旋转,蓝光不灭,如同时光本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