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8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2 / 4)

加入书签

十年代苏联对K-7遗址的首次勘探。画面中央是一座石棺,棺盖半开,里面躺着一具女性遗骸,双手交叠于胸前,手腕处清晰可见与十三号一模一样的蓝色纹路。

    “他们把她称作‘初代载体’。”影子低声说,“传说中第一个能与‘群鸣网络’直接共鸣的生命体。但她没能完成使命,在文明崩溃前就死了。而现在……十三号的神经系统重构速度远超医学解释范围,她的DNA序列也出现未知片段,这些都不是偶然。”

    林念感到一阵眩晕,扶住桌角才稳住身体。如果十三号真是那个失落文明的继承者,那么她不仅仅承载着“回声之心”,更可能携带着整个前文明的记忆密码。而那句“生长”,或许不只是神经再生,而是某种沉睡千年的意识正在苏醒。

    “我们必须弄清楚她到底是谁。”林念咬牙道,“否则,一旦她的记忆完全激活,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可如果我们强行干预呢?”影子反问,“如果她的觉醒本身就是平衡的一部分?你有没有想过,也许‘静默’之所以选择现在归来,不是因为我们打破了封印,而是因为十三号终于出现了?”

    林念怔住了。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进小屋时,十三号已坐在门前石阶上,手中握着那块来自K-7的黑色晶体。她没有看任何人,只是静静凝视着它,嘴唇微动,发出一段极轻的哼鸣。那旋律陌生又熟悉,竟是《青云湖童谣》的变调版本,节奏缓慢,带着哀伤的尾音。

    林念走过去坐下,轻声问:“你能听懂它吗?”

    十三号点点头,然后抬起手,指向自己的太阳穴,再缓缓划向心脏。

    “它在告诉你什么?”林念追问。

    十三号闭上眼,片刻后,竟用断续的语句说道:“她说……对不起。她没能等到你们回来。”

    “她?”林念心头一震。

    “初代。”十三号睁开眼,目光清澈,“我和她,同一个梦。同一个声音。不同时间。”

    影子站在屋檐下听着,脸色渐渐发白。“她在说轮回。”她低声对林念说,“前文明失败后,并未彻底消亡,而是将希望寄托在未来某个能够重启连接的生命体上。十三号不是复制,她是延续??一种跨时空的情感转生。”

    林念忽然想起什么,急忙翻出之前的录音档案,调出K-7站点每隔十四天传来的那段三秒电子杂音。这一次,她启用了最新的频谱还原算法,将音频拉伸至一分钟长度。随着波形展开,原本刺耳的噪音逐渐显露出隐藏结构??那根本不是婴儿啼哭,而是一个女人在极度虚弱状态下反复低语的一句话:

    >“别放弃说话的权利……总有一天,会有人听见你。”

    泪水无声滑落。

    当天下午,全球“群鸣节点”再次出现异动。不同于以往的随机波动,这次所有信号呈现出高度一致的节奏模式,宛如一场精心编排的合唱前奏。东京、开罗、布宜诺斯艾利斯……数十个城市报告称,居民家中老式收音机自动开启,播放出一段从未录制过的广播内容:

    >“致未来的孩子们:

    >我们也曾害怕彼此听见。

    >我们也曾用沉默筑墙。

    >但我们最终明白,唯有承认脆弱,才能真正坚强。

    >所以,请继续说吧。

    >即使无人回应,也要相信,总有一个回音,正在穿越时间来找你。”

    联合国紧急联络组第一时间确认,这段广播并非任何国家或组织发布,而是由“群鸣网络”自主生成并分发。更令人震惊的是,其语音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发音者的声带模型与三千年前K-7遗址出土的女性遗骸颌骨结构完全匹配。

    “她还在。”科学家们惊呼,“她的意识碎片一直藏在网络底层,通过十三号重新获得了表达能力!”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