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4章 惩罚与激励(2 / 4)
开一块松动的水泥板,取出一个密封铁盒。盒内是一卷未标记的磁带,标签已被烧毁,仅剩一角残留着模糊字迹:“w-9实验日志?终端人格观测记录”。
回到临时据点后,她小心翼翼将磁带接入净化设备。播放开始前,张晓阳提醒:“这类介质可能携带神经诱导病毒,建议远程解析。”
“如果真是陷阱,我也得听。”林念戴上隔音耳机,按下播放键。
起初是电流杂音,随后传出一个熟悉到令人窒息的声音??那是她自己的声音,却更加稚嫩,约莫十岁左右。
>“今天妈妈又把我关进隔音室。她说这是为了保护我,怕我听到不该听的东西。可我知道,她是怕我听见她心里的声音。她每天晚上都在哭,但我不能问,因为一问,她就会切断我的耳机连接……”
林念的手猛地一颤。
>“昨天我偷偷录下了她的抽泣声。我把那段音频倒放三遍,再叠加童谣旋律,结果……结果它变成了另一种语言。我不懂那是什么话,但当我播放给邻居家的狗听时,它突然站起来,对着墙角叫了整整十分钟。后来我发现,那堵墙后面藏着一台监测仪……”
录音继续:
>“他们说我有病,说我的耳朵太敏感,必须‘矫正’。可我觉得,真正生病的是这个世界。为什么大人们都说谎?为什么痛苦要被藏起来?今天我在纸上画了一扇门,告诉自己:只要我还记得怎么哭,门就不会关上……”
声音戛然而止。最后一秒,背景中传来沉重的脚步声,接着是金属门关闭的闷响。
林念摘下耳机,脸色苍白如纸。这段录音,她从未听过,却无比真实。那是她童年最黑暗时期的独白,被秘密录制,归档于“w计划”的终端实验档案中。而更可怕的是??这证明“影子倾听者”并非唯一复制品。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至少存在十三个“林念”原型体,分布在不同城市的心理干预机构中,持续收集人类情感样本。
“她们都死了吗?”她喃喃自语。
张晓阳调出数据库比对结果:“目前已知的十二个编号个体,均在十五至十八岁之间出现‘认知塌缩’现象,临床表现为失语、情感冻结、自主呼吸衰竭……官方记录全部列为‘意外死亡’或‘精神崩溃导致自残’。”
“第十三个呢?”
“没有记录。”他摇头,“但根据资金流向分析,最后一个项目的资助方是‘根脉守夜人’,地点指向境外某私人岛屿实验室。代号:归墟。”
林念猛然想起母亲笔记中的另一句话:“当最后一个孩子停止歌唱,钟摆将逆转。”
她立刻拨通周野电话:“帮我联系国际匿名信道网,我要查‘归墟’岛的卫星热成像数据。另外,调取近三年全球范围内失踪青少年案例,筛选特征:年龄12-16岁,曾接受过‘情绪调节治疗’,耳部有微电极植入痕迹。”
“你怀疑还有幸存者?”
“我不只是怀疑。”她握紧拳头,“我听见了。就在刚才播放录音的时候,晶片产生了异常共振。那不是回忆,是回应??有人还在用同样的频率活着。”
夜幕降临。距离“回音燎原行动”仅剩三个小时。
全市各参与点陆续传来准备就绪的消息。林念站在屋顶平台上,望着城市灯火渐次熄灭??这是行动前的默示仪式。七分钟后,第一束声音冲破寂静:来自云南山区的妇女唱起哀歌,悼念因“情绪不稳定”被强制送医致死的女儿;紧接着,河北疗养院的老兵们齐声朗诵战争日记,控诉国家如何抹去他们的创伤记忆;内蒙古牧民则用马头琴拉奏一段无名曲调,每一个音符都夹杂着风沙与泪水。
随着声音汇流,大地再次震颤。地震监测中心紧急召开会议,却发现波动轨迹竟与古代丝绸之路高度重合??这条曾承载商贸与文明交流的通道,如今成为情感共鸣的天然导体。
而在青云湖底,“源点”结构虽已沉入岩层深处,其能量场却逆势回升。探测数据显示,某种新型共振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