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2章 相仿年龄,不同人生(2 / 5)

加入书签

前,她特意去了趟市立第三医院。苏婉清已转入康复病房,正坐在窗边读一本诗集。见她进来,微微一笑:“你要去那里了。”

    林念一怔:“你知道?”

    “我参与设计过‘静默井’。”苏婉清合上书,目光深邃,“那是‘心锚计划’最初的测试场。地表建的是心理疗养院,地下三百米,才是真正的实验室。我们把第一批志愿者送进去,让他们听持续七天的低频音波。结果……九成以上失去了痛觉记忆,剩下的……开始听见不存在的声音。”

    “什么声音?”

    “他们说,是地底传来的童谣。”苏婉清缓缓道,“后来我们才发现,那不是幻觉。井底埋着一台原型机,能接收特定频率的情感波动。它会回应??用歌声。”

    林念心头震动:“所以《星星眨眼睛》……不是随机选的?”

    “是你母亲写的。”苏婉清看着她,“她女儿……就是小禾。当年为了保护你,她对外宣称孩子夭折,实际上将你送入边境寄养家庭,并抹去了所有身份痕迹。那首歌,是她每晚录下来,通过‘北极星锚点’定向播送给你的睡前曲。”

    林念如遭雷击,双腿发软,扶住墙才没跌倒。

    二十年来,她以为自己是个意外幸存者,是个孤身对抗体制的斗士。可真相是,她一直是实验的一部分,也是唯一的成功样本??一个在情感剥离环境中长大,却依然保有共情能力的人。

    “为什么是我?”她喃喃。

    “因为你母亲在你大脑植入了一枚‘反向心锚’。”苏婉清说,“不是抑制情绪,而是放大倾听。她赌的是:只要有一个孩子能真正听见别人的声音,整个系统就会出现裂缝。”

    林念终于明白那句“真实之波,始于共鸣,成于对抗”的含义。

    三日后,她抵达戈壁滩。

    荒漠无垠,黄沙漫卷,远处矗立着几座坍塌的混凝土建筑,铁门锈蚀,墙上依稀可见“第九十三心理物理研究所”字样。风穿过空荡的走廊,发出呜咽般的回响。

    根据“第七星”提供的坐标,静默井位于主楼地下室。电梯早已停运,林念带着便携式探照灯,顺着应急楼梯一步步下行。空气越来越冷,湿度骤升,墙壁上凝结着水珠,像是这座建筑在流泪。

    下到B3层,通道尽头出现一扇厚重的金属门,上面刻着七个凹陷的圆点,排列如北斗。

    她伸手触碰,门竟自动开启。

    室内中央,一口直径约两米的圆形竖井静静伫立,井壁覆盖着黑色吸音材料,仿佛吞噬光线的黑洞。井口边缘摆放着一台老式录音机,磁带仍在缓慢转动,播放着断续的童声哼唱??正是《星星眨眼睛》。

    林念蹲下身,发现录音机旁有一本泛黄的日志,封面上写着:“小禾日记”。

    她颤抖着翻开第一页:

    >“今天妈妈告诉我,我是特别的孩子。我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东西。她说,这叫天赋,也叫危险。如果被人发现,他们会让我安静下来。所以我学会了假装听不见。可是井里的声音越来越大了……它在叫我。”

    第二页:

    >“他们把我带到下面,让我听一种嗡嗡的声音。好难受,我想哭,但眼泪流不出来。护士说,这是‘治疗’。可我不生病啊。晚上,我偷偷对着井口唱歌,它会回应我。它说:别怕,你会找到出口的。”

    第三页空白,只有一大片干涸的泪痕。

    最后一页写着一行极小的字:

    >“如果你看到这个,请替我按下录音机背面的红色按钮。我已经不能再听了。”

    林念翻过录音机,果然在背面找到一个隐蔽开关。她深吸一口气,按了下去。

    刹那间,整座井开始震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