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时代特色车队(2 / 3)

加入书签

军装,胸口别着代表着无上荣光的大红花。

    有的小青年很兴奋,有的小青年偷偷抹眼泪,有的小青年跟送行的家长挥手告别,更多的小青年迷茫而又失措,显得呆呆的。

    路平安和罗家栋乘坐的无轨电车公交行驶到路口,突然被这个车队和送行的人群拦住了去路,只能停下略做等待。

    窗外,只见卡车上站满了即将要下乡的知青,他们在学校集合坐上了知青办准备的卡车,由车队统一送往火车站坐车。

    这个法子能避免某些人心存侥幸、逃避下乡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体现知青办的工作成绩,顺便还能在路上好好宣传一下,让小青年都不要抗拒,积极的下乡去。

    卡车后面跟着孩子家长,有的跑着,有的骑着自行车,尽最大努力送孩子一程。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些半大孩子不过十五六岁,就要离开家去一个陌生到听都没听过的地方插队,孩子父母怎能不担心?

    可担心又如何?不舍又能怎样?风暴来临,没有哪片叶子能独善其身。

    送行的父母反而还得把那份不舍和担忧藏起来,转头对着缓缓向前开动的卡车强颜欢笑,以免让孩子看见自己的脆弱;

    此外更要避免那些知青办的领队干部发现,给孩子脸上抹黑,连累孩子受批评。

    "儿子,到了那边记得寄信回来,听大队领导的话,别淘气。"

    "闺女,照顾好自己,你从小身子骨就弱,一定要多喝水,吃饱饭。别因为不合胃口就不吃饭,要不然干活顶不住的。"

    "车上看好自己的东西,要是需要啥了,没钱了就给妈写信。"

    "回去吧妈!别送了,我可以的,您别担心。"

    "放心吧爸,我一定不给咱家丢人。"

    "妈……"

    面对这一份化不开的亲情,带队的知青办领导可不会觉得感动,反而无比窝火,眼前这副场景明显不符合他的心意。

    按照他的理解,此时别管是即将下乡的知青、还是他们的父母,都应该正气凛然,积极主动,气势如虹,口号喊的震天响,激动的满脸通红,感动的热泪盈眶。

    一副我们就是想要去乡下受苦,谁不让我去/让我家孩子去,我就死给他看的场景。

    "草踏马的,锣鼓队,你们没吃饭么?给我使劲敲,把他们的声音压下去。

    上山下乡是多光荣的事儿啊!

    一个个思想觉悟低下,眼里只有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娃,丝毫不知顾全大局,哭哭啼啼的丢人现眼,真应该拉回去给他们上上课!

    敲,给我敲,大力点儿。广播,把声音开到最大……"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咚锵……"

    ""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光荣属于你们……"

    路平安和罗家栋看着窗外那一幕十分具有时代特色的潮流运动,白眼都快翻到天上了。

    别看这场面十分热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与参军入伍时送兵的场面十分相似…

    可这毕竟不是入伍参军,两者压根没有可比性。

    一个激动的泪水,一个是难过的泪水,一个是光荣的奔向前程,一个是悲催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修理地球,其中的差距犹如云泥之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