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正式上工 亲自动手(1 / 4)

加入书签

第764章 正式上工 亲自动手

次日。

轧钢厂。

技术科的凌工程师终於开完冶金部的会,总算是回来了。

这位四十多岁、戴著厚厚眼镜、不苟言笑的工程师凌正则,是技术科的骨干之一。

他一回来,就听科里的同事提起了新来了一个夜大学生,特別是他那份亮眼的毕业成绩单,两门皆在90分以上。

“哦成绩这么好是谁啊介绍介绍。”凌工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和兴趣。

“走,我带你认识认识。”王主任笑著带著他去见人。

两人走到李开朗的工位前。

李开朗正埋头看著一份设备图纸,听到动静抬头:“王主任。”

“这位就是李开朗同志,小李,这是凌工,你刚来的时候,我给你提过他。”

“凌工。”

“你好,听说王主任说起你,你成绩不错”凌工点点头,声音平淡但带著审视。

“是。”李开朗点点头。

见他这么谦虚,没什么解释,好感有了几分。

“两门成绩都在90分,很不错啊,对了你学哪门技能”

“钳工。”李开朗应道。

一进到机械系,大家要么本身会的技术,要么不会的都会选一门技术学习,钳工、锻工、铆工.

哪怕是俞杏梅、齐梦如也会一手钳工技。

“钳工”凌工眼神微动,“具体到什么程度”

这里问的自然是工级。

“老师说我有个五级程度。”李开朗稍稍谦虚了一下。

凌工眉毛一挑,有些许惊讶李开朗年纪轻轻,就有这程度。

比科里好些个工作了好几年的大学生都不低。

目光在李开朗脸上停留了几秒,似乎在判断他的话有几分可信。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理论成绩好可以理解,但动手能力

工程师之所以在厂里地位崇高、备受重视,除了能设计图纸、解决技术难题。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本身拥有极强的动手能力!

他们是复合型人才!

一个连自己设计的图纸都看不懂、或者无法指导工人正確加工的工程师,是纸上谈兵。

这类人的尽头就是低级工程师,俞杏梅、齐梦如这类人到头就是这,除非做出其他巨大贡献。

而高级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往往不逊色於顶尖的八级技工,甚至在复杂系统的整合和疑难问题解决上更胜一筹。

这也是为什么工程师能拿到那份高工资的原因,论高度与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

易中海为什么能在厂里有不小的话语权,也是因为高级工程师走了,他是动手能力最强的那个,不可替代。

“纸上得来终觉浅。”凌工忽然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跟我来一下。”

他带著李开朗径直走向技术科旁边的一个小型实验车间。

这里摆放著一些常用的工具机设备和一些加工用的毛坯料、量具。

凌工先走到角落的柜子,从里面抽出一份图纸。

那是一张相对复杂的组合件装配图,上面还包含几个需要现场加工配合的零件。

要说难度,也差不多有六级,跟李开朗的工级差不多。

他把图纸递给李开朗:“看看这个,能看懂吗需要加工什么”

李开朗接过来,迅速扫视了几眼,心中已经有了数。

图纸上的几个小零件需要钳工结合车工进行加工,精度要求不低。

“看懂了,凌工,需要加工这几个配合件.”李开朗指著图纸上的几个位置,准確地报出了关键信息。

凌工点点头,指著材料架上的眾多材料。

“嗯,给你一个小时,你试著把这几个件按图纸要求做出来,不要求都做出来,但要做好,工具自己选。”

他的话语很简单,但眼神里的考较意味非常明显。

他要亲眼看看这个理论尖子的手上功夫到底怎么样。

“好的,凌工。”

李开朗没有多话,放下图纸,麻利地挽起袖子,露出结实的小臂。

他走到工具柜前,一一挑选要用的工具和材料。

隨手拿起一块钢料,没有马上动手,而是再次仔细核对图纸尺寸和公差要求,然后在料上熟练、准確地划出加工线。

接著,他稳稳地夹持好工件,拿起锯弓,沿著划线乾脆利落地將多余部分锯掉。

锯条运行平稳,切面平直,显示出良好的基本功。

接下来是銼削平面和角度面。

李开朗的姿势很標准,身体重心稳定,手臂发力均匀。

时间还不到一个小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