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刀子要从薄弱处捅(1 / 2)

加入书签

靖北节度使府,苏愈正对着地图发呆

甲叶碰撞声中,周聪走了进来。

摘下兜鍪,周聪抓起桌子上的陶罐,“咕咚咕咚”就灌了起来。

舒服地哈出一口气,周聪将陶罐放下后,走到苏愈身边很是恭敬道:“太傅,现在形势尚好,还不如需要如此忧心。”

半个月前,大虞的天使坐着船到了靖北军控制的地盘,带来了朝廷的旨意。

节度使周聪的散官升为一品的骠骑大将军,长史苏愈晋升为太师,其余人的散官全都官升一级。

同时,天使还告慰大家,朝廷没有忘记靖北军,已经开始筹措粮食船只,准备从海路运粮来了。

那一刻,靖北军全军都欢声雷动,这么多年的坚持,真的、真的……可算是守到云开见月明了。

半个月过去了,朝廷的粮船还是没有影子,靖北军上下,又感觉心渐渐冷了。

“府库的粮食,撑不到明年夏收,哪怕就是再节约,也只能撑到五月中。”苏愈叹道,“这些年虽然开垦了不少田地,但大部分只能种荞和豆,能种粟麦的地方少之又少。

荞和豆的产量,都太低了。

要是河北像江南一样多雨就好了,那样就可以种秫这玩意。

至于让边军打草谷……

草原上今年的牲畜也不多了,边军的草谷也不好打了。

算了,不多想了,还是想想怎么节约粮食熬过去吧。

就在这时,周聪的一个亲兵可以说连滚带爬进来了:“节帅,大船、大船,海边来了好多大船,还打着朝廷的旗帜!”

周聪一听,赶紧道:“快,准备马车、准备马车!”

自己可以骑快马去海边,但苏老太傅可不行,还是马车稳当。

很快,一行人就往海边迅速赶去。

也幸好苏愈的坚持,在大虞旧朝覆亡后,坚持将节度使府迁到离海港较近的城池。现在看来,老太傅是真的有先见之明。

到了码头,看着已经进港的大船,再看看外面停在海面上的大船,苏愈心中估算了下道:“大概在五万石上下。”

“五万石!”周聪兴奋起来,“我们无忧了!”

苏愈摇摇头道:“要想无忧,朝廷起码得运来三十万石的粮食。”

“三十万石?”周聪吓了一跳,“太傅,没开玩笑吧?末将可是算过的,按现在的粮食消耗,八万石足够我们撑到明年年底了。”

苏愈摇摇头道:“南边战乱不止,逃过来的难民只多不少,得为以后筹谋。”

一想起河北中南部那些叛乱势力之间的战争,周聪也明白苏愈的苦心了。

“雇佣民夫,将粮食要赶紧运到粮仓里面去。”苏愈开口道。

周聪闻言犹豫道:“太傅,我们没多少钱了。”

“笨蛋,不会用粮食当工钱啊。”苏愈骂道。

周聪愣了下,丫的,因为粮食一直紧巴巴的,都忘了粮食也是硬通货了。拍了下脑袋,周聪就赶紧去召集将校分配任务了。

见周聪去忙了,苏愈就看向了押运粮食过来的主官,出身苏家的苏括。

“好了,跟本官说实话吧,朝廷能够调拨过来多少粮草?”苏愈问道。

苏括躬身一礼道:“回太傅,朝廷此番共调拨过来五万石粮草。五个月后,下一批五万石粮草也会运过来。但是,后续还有没有粮草调拨,下官就不清楚了。”

闻言苏愈心里顿时有底了,五个月后还能有一批粮草调运过来,说明朝廷会一直调运粮草过来,就是需要时间。

只要有粮食运过来,苏愈就有信心稳住靖北军这里的一切!

毕竟,天下是安稳还是大乱,根源其实就是粮食!

拍拍苏括的肩膀,苏愈看向了海面上的粮船。

苏家的事情苏愈就不用去问了,光从运粮这件事,苏愈就看得出来,这位摄政王殿下,是有几分仁宗的风采的。

很快,周聪派人雇佣来的民夫就来到了港口。

干一天活,可以得米五升,这个价格顿时让在城里找活干的难民给抢翻了。为了抢到这工作,甚至有难民表示,只要让他干,一天给一升米都行。

周聪都有点无语了。

一下子就来了六百多人,全是青壮。倒不是周聪不想再雇佣人,而是老弱不适合干这行,到时候要是出个人命,那就真麻烦大了。

当然,周聪也打算派人向其余地方雇佣人去了,哦,还得雇佣车马。毕竟,府库离港口可是有十里路远,要是靠纯人力运输的话,不知道要费多少时间。

必须在七天内将五万石粮食运到府库里面去!

苏愈让士兵弄了一张矮凳,坐下后双眼深邃地看着南边。

安排好运粮事宜后,苏括走了过来。

“朝廷现在是个什么情况?”苏愈问道。

“朝廷现在是三省为主,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黄门省。尚书令是葛栩,中书令是苏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