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慢慢发展吧(1 / 2)

加入书签

战马的问题,还是得回到北方才能解决。

除了战马问题外,甲骑具装的兵源也是个问题。

南凉县和三安郡的百姓更适合当步兵,并不适合骑兵。

人的身高不是问题,而是相比骑兵,西南步兵的战斗力更恐怖。

在大虞,西南兵号称铁脚兵,即士兵的双脚是铁打的。大虞的将领选择步兵去奇袭时,首选就是西南七郡出身的兵,尤其是奇袭还需要翻山越岭的时候。

可以说,西南兵就是为了步战而生。

而且,西南兵面对骑兵也并不逊色。

在大齐的时候,因为北方战事吃紧,从西南调遣了三千边军入朔北。当时朔北边军看不起西南边军,觉得一群矮子面对骑兵的冲锋绝对会吓得趴在地上。

然后,西南边军用大盾短枪加标枪强弩,让朔北边军见识了步兵是怎么硬撼骑兵的。

三千西南边军,扛着三万王庭骑兵打了一天。

西南边军伤亡不过五百,斩首王庭精锐一万多人。

要知道,北方草原的牧民骑兵虽然拉垮,但王庭精锐可是常备军,甚至不少是人马都披甲的甲骑兵,虽然马只是皮甲。可是,在没有车阵的掩护下,竟然做到了如此战绩……

更何况,西南边军还不用长枪,用的都是八尺枪。而在朔北边军眼里,枪不过丈都是短枪。准确来说,北方边军用的长枪,长度都是丈四左右。

后来,西南边军要回去前,朔北将领安排了一场比斗,那就是双方都出五百人,用布枪头来演武一场。

当然,都披甲。

然后,朔北边军输得很惨。

朔北边军的长枪阵虽然威风凛凛,但面对西南边军堪称严丝合缝的盾枪阵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真的是被盾枪阵给活活挤败的。

见识了盾枪阵对纯粹长枪的压制,朔北边军也老老实实装备起了盾牌。要知道,因为北方草原的冶炼技术很是垃圾,造出来的弓箭压根破不了边军的甲,北方边军可以说是不装备盾牌的。

而草原精骑的战术,又大多围绕骑射进行。

骑射搞不定的事,草原精骑的冲锋也不怎么搞得定。

沐津缓缓吐出一口气,娘的,自己怎么又想到边事去了,肯定是和岳丈待久了的关系。

没有足够的战马,沐津也只好放弃大规模培养甲骑具装的心思,甚至可以说,大规模培养骑兵的心思都暂时放弃了。

怏怏坐下,沐津拿起公文看了起来。

看了一阵子公文,沐津松口气,很好,没太多麻烦的事情,南凉县一片欣欣向荣。

不枉费自己就藩时的辛苦经营了。

现在的南凉县,只要按部就班发展就好,暂时不需要奇思妙想了。

看完了南凉县的公文,三安节度使府的公文也快马送来了。

一般来说,不重要的公文苏塘和苏坪在三安郡就处理了,只要做个事后报备就行。能送到南凉县的公文,肯定是两人没法作主的,必须得沐津这个三安节度使点头。

看着送来的公务,其实也不是很重要的事,还是和钱粮有关的事。只不过,需要动用的钱粮数目,超过了苏塘和苏坪两人能够批下的数量。

铜钱三千贯,粮食三万石,这是沐津不在三安节度使府时,苏糖和苏坪能够一次批下去的钱粮数量。

这次需要动用的铜钱七万贯,粮食达到了五万石。之所以要动用如此多的钱粮,是苏塘和苏坪打算将三安郡内的沟沟渠渠来次大修。

这次席卷整个大虞的大旱,三安郡虽然损失没多大,但对比南凉县来说,减产还是很明显的。而南凉县的水利设施,在沐津就藩这些年内,已经是修无可修了。

除非是再出新的村镇。

但就南凉县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除非再来一波规模较大的流民,不然再出新的村镇还是比较难的。

虽然南凉县还有大片大片适合建村立镇的土地。

而且,铜钱七万贯和粮食五万石还是预估的数目,具体要花多少,这得看完工。

沐津很是愉快地盖了章,只要是有利民生的,沐津都是痛快盖章,而且还给了苏塘后续批复钱粮的权力。也就是说,三安郡的沟渠整修工程,具体要花多少钱粮就看苏塘把握了。

沐津只要看到工程完工,惠及三安郡百姓就行。

至于贪污……

沐津不指望苏家出身的官员清廉如水,人都是有弱点的。只要贪污的数目不大,这项工程能惠及百姓,沐津也就视而不见了。

别指望这时候的官员觉悟能有多高,人都是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服务的,尤其是大虞官场贪污成风且官员的俸禄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

沐津是算过大虞官员俸禄的。

就拿大虞的县令来说,在扣除胥吏的月钱等各种官场开支后,剩下的俸禄也就只能养五个人温饱。

是的,温饱。

当然,这笔俸禄如果放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