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谈与止戈(2 / 2)
两骑缓缓分开,各自奔向不同的方向,却在同一轮血色残阳下,朝着共同的敌人策马而去。
第二天一早,王崇山的乘船行至红苇泊。
王瑞林立于渡口,父子二人长达四小时的密谈,创下此生最长对话记录。
最终,王崇山拂袖而去的身影里透着罕见的妥协。
王瑞林望着父亲远去的身影,目光沉静幽远。
他始终无法认同这种将家族置于国家之上的执念,却终于理解——这世上确有人,毕生心血只浇灌得活庭院里的一株松木。
同天,陆璟尧也着人送来了具体的停战协议,泛黄的宣纸上,墨迹勾勒出撤军界线、防区划分,以及联合抗日的秘密条款。
有效期三年。
这场由外敌煽动、王家沦为棋子的内战,终在硝烟弥漫一月后落幕。
东北军的旌旗撤出黑松隘,王家铁骑亦退出宣市,坚守佩城和寒江两域。
——
哈城松风亭日式料亭,障子门内,烛火摇曳。
高桥健次指尖轻敲桌面,俄制香烟在青瓷烟灰缸边积了段惨白的灰。
"
王桑,违约可不是好习惯。
"
他忽然开口,日语里夹着生硬的中文,像把钝刀慢慢磨过皮肉,"
关东军给的三车军火,难道是白送的么?"
对面穿长衫的男子额头渗出冷汗:"
高桥先生,实在是陆家突然——"
"
嘘。
"
高桥竖起食指,蘸着清酒在桌面画了道线,"
宣市到寒江城,本来该是王家的地盘。
"
手指突然划过水痕,酒液溅到对方袖口,"
现在嘛"
隔壁传来三味线断弦的铮鸣。
高桥轻笑一声,"
如果王家不行,我自有其他人选。
"
“当然,违约的惩罚也是有的。”
高桥起身拉开障子门,月光将他的影子拉长到诡异的地步,"
大日本帝国的耐心,比哈尔滨的冬天更短。
"
夜风卷入,吹熄了最后一支蜡烛。
黑暗里,只有香烟的红光忽明忽暗,像未熄的战火。
——
停战达成,就在两方进行撤军防御之际,陆璟尧还没有等到高桥健次日方的后续,却等来了一个让他更为痛心疾的消息。
陶希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