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劝萧烈(1 / 3)

加入书签

    武植闻言,不由得朗声一笑,对着萧云戟抱拳回礼。

    “萧姑娘过奖了。”

    “虎父无犬女,萧将军英雄一世,有萧姑娘这般英武不凡的女儿,当真是羡煞旁人。”

    寻常女子被这般夸赞,多半会面露羞涩。

    可萧云戟却不然,她那双锐利的眸子依旧紧紧盯着武植,没有丝毫躲闪。

    “多谢武寨主谬赞。”

    “您今日千里迢迢来到雁门,想必不是为了与我爹爹叙旧这么简单。”

    “武寨主,可是来劝我爹爹归顺梁山的?”

    这话问得太过直接,让堂内的气氛瞬间一凝。

    武植脸上闪过一丝短暂的尴尬,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他坦然地点了点头,道:

    “萧姑娘快人快语,武某也就不绕弯子。”

    “只是‘归顺’二字,武某不敢当。”

    他站起身,对着萧烈,深深一揖。

    “武植今日前来,是来恳求萧将军,为蓟州、檀州,乃至整个河北的黎民百姓,仗义出手,解此危局!”

    萧烈连忙起身扶住他,面色复杂。

    武植顺势直起身,语气沉重地说道:

    “将军想必也知,我梁山刚刚打下蓟、檀二州,根基未稳。”

    “如今朝廷与辽人勾结,欲南北夹击,置我等于死地。”

    “梁山数万兄弟的性命,武植可以不在乎,但那两州刚刚看到一丝安稳日子的百姓,武植不能不管!”

    “放弃这两州之地,退回梁山水泊,固然可以保全自身。

    可那些信任我们,将身家性命托付给我们的百姓,又该何去何从?”

    武植的声音,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染力,在堂内回荡。

    “将军您是没看到啊!”

    “当我梁山大军开仓放粮之时,那些饿得面黄肌瘦的百姓,捧着一碗粟米,跪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场景。”

    “当我梁山宣布招兵,要保境安民之时,那些青壮汉子,甚至半大的少年,争先恐后报名参军的盛况。”

    “他们将家中仅有的余粮,将自己亲手打制的兵器,送到我们军中。

    他们说,只要能打跑辽狗,不再受辽人欺压,让他们做什么都愿意!”

    “此情此景,武某……如何能退?如何敢退?”

    一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情真意切。

    萧烈静静地听着,那双饱经风霜的眸子里,情绪翻涌。

    他仿佛能看到武植所描述的画面,能感受到那份军民一心的滚烫热情。

    良久。

    “唉……”

    萧烈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缓缓坐回了椅子上,神情说不出的落寞与感慨。

    “老夫镇守边关数十年,自问也算尽忠职守,却……却也从未见过百姓如此拥戴。”

    “武寨主,你梁山,已是深得民心了。”

    这话,既是赞叹,也是一种无言的悲哀。

    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朝廷,早已失去了民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