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送个人头过去(2 / 3)
”
“蔡相所言极是,请陛下三思!”
一众大臣纷纷跪倒,异口同声地劝谏起来。
他们是真的被梁山打怕了。
梁山在他们眼中,已然成了一个无底的黑洞,吞噬了无数兵马钱粮,却连个响都听不见。
再打下去,恐怕不等梁山打过来,这大宋的江山就要先垮了。
赵佶环视着一众文武百官,呵斥道:
“不派兵?那你们倒是说说,要如何对付梁山贼寇?”
“怎么?都哑巴了?”
“平日里一个个巧舌如簧,如今朕问你们话,怎么都不言语了?”
“难道,就让朕眼睁睁看着那梁山草寇,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继续坐大不成?”
所有大臣都把头埋得更低了,生怕触怒了龙颜。
这种时候,说什么都是错。
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
这无声的抗议,比任何言语都更让赵佶感到屈辱和无力。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氛围中,一个苍老却沉稳的声音响了起来。
“陛下,老臣有本启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殿前太尉宿元景,手持玉笏,缓缓出列。
赵佶眉头一拧,冷声道:“宿太尉有何高见?”
宿元景躬身一拜,不卑不亢地说道:
“陛下,为今之计,唯有招安方能化解危机。”
“招安?”赵佶瞬间炸毛。
“又是招安!”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斥道:“宿元景,你莫不是老糊涂了?”
“上次招安,梁山贼寇何等猖狂?他们连朝廷派去的天使都敢杀。”
“如今我十三万大军惨败于其手,正是他们气焰最嚣张之时,你去招安?
他们岂会把朝廷放在眼里?”
面对天子的雷霆之怒,宿元景面色不改,依旧沉稳道:
“陛下,此一时,彼一时也。”
“上次招安,圣旨上的言语颇为强硬,那群草寇多是江湖莽夫,未经教化,吃软不吃硬,不如……”
话还没说完就被赵佶打断:
“照你这么说,难不成还要朕卑躬屈膝,去求着那帮草寇归顺不成?”
“陛下!”宿元景再次躬身道:
“形势比人强啊!”
“如今南有方腊作乱,已成心腹大患;北有辽金虎视眈眈,觊觎我大宋江山。”
“国库空虚,兵力疲敝,实在经不起另一场大战了。”
“若能招安梁山成功,便可许以高官厚禄,令其戴罪立功,南下征讨方腊。”
“此乃驱虎吞狼之计,既能削弱梁山实力,又能平定方腊之乱,于我大宋而言,乃是一举两得的上上之策啊!”
一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入情入理。
赵佶脸上的怒气,渐渐被一丝犹豫所取代。
他不得不承认,宿元景说得有道理。
他目光扫过其余大臣。
“众爱卿以为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