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兴(2 / 3)
起来,在楚天秀平定天下之后,其实并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沿用前朝隋制的基础上,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便又是一个大治世。
更不要说,在楚天秀的下令之下,一边鼓励农桑,开垦荒地,一边又引进南方占城稻的稻种,并从东海附近挖掘大量的鸟粪石,将其充作肥料。
在各方面资源的配合下,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几乎每年都是‘大熟’,以至于原本空虚的国库,很快就变得充实,以至于不过三年光景,那座几乎要被搬空的前隋官仓洛口仓,再次充实起来。
全国各地的黎民百姓,自然更是丰衣足食,甚至于连普通的老农的餐桌上,也开始出现了荤腥。
这,自然是前所未有的大治。
物质基础的丰富,自然也就带动了国力提升,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
在楚天秀覆灭李唐之后,南方诸侯便一日三惊。
这一次,楚天秀都没有派遣自家的头号大将李靖,而是让秦琼挂帅,联同岭南宋缺,一南一北同时动手,便足以清扫南方诸侯。
秋风扫落叶。
在占据大势的情况下,这种清缴之战,自然是轻松至极。
三个月,仅仅只是三个月,称雄一时的九江林士宏便被宋缺斩杀,他的大楚政权也随着覆灭。
差不多也就是前后脚,费了不少力气,方才解决了“少帅”寇仲的残部,清理完自家内部情况的萧铣,变迎来了秦琼大军的迎头痛击。
一战,兵败。
二战,再败。
三战,萧铣身死,伪梁覆灭。
在林士宏,萧铣先死之后,南方的大军便开始合流,拧成一股,而面对这样的公式,辅公佑自然不堪一击,以至于大军一到,便是灰飞烟灭。
从这一刻开始,中原才算是彻底一统,让大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
楚天秀收到这些消息之后,自然龙心大悦,直接将年号改为“天元”,以为国家一统之庆贺。
这些南方势力平定之后,新生的大周王朝也就腾出力气,将目光转向了北方。
第一个目标,不是别的,自然是隋炀帝三征不成,反而将大隋朝给拖死的高句丽。
不过今时不同于往日,在楚天秀早年的设计之下,高句丽早就成为了海贼之国,兵力衰败,民不聊生,几乎就剩下一口气在了,更兼傅采林死后,高句丽在没有这位能够压住阵脚的武神,内部早已起了分歧,本就陷入在政治混乱之中。
在楚天秀试探性的以秦琼为帅,带领三十万大军攻打高句丽之后,竟然如同摧枯拉朽般的一击得手,前后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便覆灭了高句丽。
在楚天秀的命令之下,高句丽覆灭之后,凡是高句丽一国的高层士族,全部迁移南方,又迁内地汉族于高丽,置九州,四十一郡,从根源上解决高句丽的问题。
自隋文帝以来,屡伐高丽,无一成功,甚至于隋炀帝先后三次伐辽,每次均是失败,甚至导致隋朝亡国,使得高句丽早已成为中原的一大祸患。
但从此之后,这个祸患,不再存于世间。
既得陇,复望蜀。
DTZ虽灭,但是西突厥还在。
东,西突厥虽然都是从突厥汗朝分裂出来的,但是两国的习性其实并不相通。
DTZ在灭亡之前,一直都处于游牧民族部落的状态,而DTZ的大汗虽然名义上是DTZ的共主,实际上却只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而他的真正核心人物,其实就是如同强盗头目一般,率领大军去各处劫掠,然后按照各部落的贡献,分发奖励品。
西突厥却不然,这个突厥王朝在表面上虽然还处于部落制,但实际上已经开始朝着封建王朝的转变。
更为重要的是,西突厥不仅拥有大片的草原作为土地,更是霸占了丝绸之路,并且仰仗兵威,逼迫西域三十六国给其上供,而仰仗着丝绸之路的暴利,以及西域各国的供奉,使得西突厥差不多是兵强马壮,富得流油。
若非在西突厥强大的同时,也让西突厥的首领沾染了中原皇帝的毛病,让西突厥的上层贵族变得腐朽不堪,否则这个国家怕是早就马踏中原了。
这样的敌人,自然不容易对付。
更不要说,在那大草原之上,不仅有西突厥,还有吐谷浑,契丹,回鹘,铁勒。
这些草原国家虽然彼此敌视,争斗不已,但是若是面临中原大军的进取,这些草原国家多半会选择联手,共同对敌。
所以若是想要解决草原上的这些势力,就不会如同平定中原一般容易,非得下大力气不可。
在这种情况下,楚天秀也就没有急着进去,而是让中原修养了八年,让中原享受了八年时间。
在这八年之中,楚天秀一面继续休养生息,养民抚民,一面改组魔教两派六道,将其还原为原本的诸子百家的模样,继而再大力发展诸子百家,丰富民间的精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