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求贤若渴(2 / 3)

加入书签

的时候,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心情。

自从楚天秀跟随宋缺学刀以来,他从未这般期盼过一个人,一件事。那种感觉,简直就好似是前世的时候,买到了一张价值千万的彩票,急切的跑到兑奖中心去兑换千万大奖一样。

站立于商船甲板之上的虚行之,完全想不到楚天秀既然如此急迫,又如此的礼遇,连忙拱手作礼,谦逊地说道:“楚当家客气了,虚某人不过一贫寒书生,何能当得如此礼遇。”

虚行之不愧是寇仲未来的军师,凭一己之力将少帅军打理的井井有条,成为天下第二诸侯的豪杰人物,别不说,光是卖相便是极佳,颇有几分千古名臣诸葛武侯的气质。

他的年纪约三十年上下,举止之间,有相当的武功根基,长得眼正鼻直,还蓄着五绺长须,配合他的眉清目秀,颇有几分风流。

“哈哈,虚先生客气了!虚先生有国士之才,别人不知道,我还能不知道?此番邀请虚先生过来,却是有大事相邀,却还是需要虚先生多多相助,帮助我一臂之力啊!”

楚天秀眼见得虚行之乃是这般态度,心知不管这位未来国士抱着怎样的态度,心里都已经抱着投奔自己的态度,不由得心中大喜。

虚行之未来的安排,楚天秀其实早就想好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如同虚行之这样的大才,若是不能给他一个合适的位置安排,让他尽情彰显自己的能力,那就是最大的浪费,最大的犯罪。

虚行之离开竟陵郡,前往江阴的那一刻,其实楚天秀便做好了安排,打算将胡豆洲的幸容调回江阴县,然后便将他在胡豆洲上的所有基业,尽数托付给他。

公元七世纪,什么东西最重要?

人才!

在这一个讲究人治的时代里,一个优秀的人才,可以决定一个势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亡。

如果未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只是光杆一杆,而没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秦琼,李靖,程咬金,尉迟恭等一大批千古流芳的顶级人才的相助,他也只会是一个平庸的君王而已。

若说安排谋算,楚天秀自认为自己做的还算不错,从离开扬州那一天起,他便不断地夯实基础,光布棋子,扎根与东南。

不仅让自己旗下的势力有若滚雪球一般的膨胀,自己的实力也是没有丝毫拉下,个人每日剧增,一点点的朝着宗师的层次进军。

但是随着自家的实力一点点膨胀,他就越来越感觉的到自家势力的不足。

如今的他,就好似一个有着一流配置的发动机,三流配置的轮胎,变速箱,减震器,地盘的汽车一样,开是能够开得动,跑也能跑得起来,但总归存在一些问题。

在这种时候,人才的招募,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但很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才,不是出身于世家,便是来自于豪门,一个个身份不菲,有着极为光辉的前程。

哪怕其中的少部分人才,乃是出身于寒门,可也要么参加了大隋科举,要么进入了大隋军方,哪怕在民间的,也都早就投降了各路的义军,汇聚在李密,杜伏威,窦建德等各路诸侯的旗下。

若说楚天秀对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程咬金等人不眼馋,那是扯淡。

但是现在的他还处于事业的奠基期,对天下各路的优秀人才根本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又哪能吸引他们为自己效力呢?

打个比方说,位列未来大唐凌烟阁第一位的“赵公”长孙无忌,他是什么身份?

他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舅舅是高士廉是隋朝交趾太守,正八经的官二代,富二代,妥妥的贵族出身。

这样身份地位比楚天秀还要高上三分的豪门子弟,你让现在几乎穷的只剩下钱的楚天秀拿什么招揽,直接用他那只说话挺利索的三寸不烂之舌吗?

人才的选择是双向!哪怕是杜伏威,李子通,王薄等已经打出名号的地方诸侯,草莽龙蛇,也都很难招募到真正的人才为其效力,就更不用说名不见经传的楚天秀了。

若非楚天秀前些日子覆灭了海沙帮,算是在江湖上打下点名气,否则就算让他招募在竟陵郡内固然不得志,但好歹也是个小吏文书的虚行之,让他不远千里地从竟陵投奔到自己的麾下,也都没有多大的底气!

连招募虚行之都是如此,那就更不要说虽然现在家室衰败,但好歹也算出身于官宦之家,乃是大隋名将韩擒虎的外甥的李靖了。

最近的半个月,楚天秀的确做了不少事情——

覆灭海沙帮,恐吓巨鲲帮,诈骗东溟派……

但是楚天秀做的这些事情,他未来势力的发展均都有所裨益,但是说到底,这些手段都只是一些锦上添花的小事,不可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