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9 / 10)
样,我是这个时候就该走了!有这种人吗?每一个人,得到癌症的人,都会这样想:我还不应该走!每一个都是这样讲,我很多事情没有做完!哪一个人说,欸,我得到癌症,真好,我该走了!有这种人吗?
所以,当我们要离开娑婆世界的时候,每一个人都百感交集。说实在,错综复杂,人生充满了太多的恩怨。那怎么办呢?“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归零。就是说,你不要想下去了,人生的恩怨本来就没法处理,你别处理了,把心直接归到零,观想本来就没有人生。你一这样子想,很多事情就很好处理了。如果你不这样想,我觉得人生就几乎无解了,你没办法去说服自己把妄想停下来。
现实的生活就是,每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一定会打妄想,你怎么样把妄想停下来,就是各凭本事了。有的道法的确是速度很快,真的是有差别,但是有些道法速度就慢一点,就这么个情况嘛。所以说要好好学习,是吧?因为你值得。
我认为一个人最大的障碍就是愚痴。反正我们现在就是这么一种情况,“业障深重,求出无门”,那你现在要找出出路,为你的生命找出路。那么每一部经讲的不一样,你怎么把它整合起来?理观不碍事修,事修不碍理观。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弟子代学员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师父说到,不要刺激阿赖耶识,让业力可以沉淀下来。学人觉得“刺激”跟“沉淀”这个文字相有一点抽象,是不是请师父可以详加解说?阿弥陀佛!
【师父答疑】阿赖耶识的业力是一个种子的状态,也就是它是一个睡眠的状态,所以你可以说它有,也可以说它没有。这个房间里面这个人睡着了,他已经没有作用了,你说他没有也可以。你只要悄悄地走过去,他对你来说就没有,但是你要把他叫醒了,这个事情就复杂了。
那么临命终的时候,是什么去唤醒业力呢?就是颠倒妄想,就是临命终的时候你还打着娑婆世界的妄想。当然,每一个人打的不一样,有些人打的是财富的妄想,有些人打的是名声的妄想,有的人打的是六亲的感情的妄想……各式各样的妄想。但是你只要打这个妄想,你就会去触动,或者说是去熏习(专业名叫作熏习),就是熏习这个业力,让这个种子变成现行位,得果报。
那到底你应该怪业力,还是怪妄想?你认为呢?怪业力也没有用,因为业力你改变不了,我们现在修行,你只能改变妄想。如果你改变业力,你没办法改变了。业力没办法改变了,那要修到什么时候?所以不要刺激它,就是说,你临终的时候不能让念头往娑婆世界的方向走。
其实说实在,一个人死亡到来的时候,只有一句话要记住,只有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真的。你看一个得癌症的人,我在想,他老是想他的过去跟现在,他为什么不想想未来呢?诸位!你这个房子破旧了,你应该想想你下一个房子,你怎么去想这个房子以前怎么样?你想以前的事有什么用呢?你看,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他弄得自己心有千千结,他一定是回到过去了,他回想过去。你向前看多好!向前看,我从现在开始,“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你想想你的未来多好。净土宗本来就是活在未来,但是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死亡的时候还是会去回顾过去。
我曾经遇到一个在家居士,我们去给他助念的时候开导。他子女说,欸,师父啊,我们子女要跟父母亲表达孝心,跟他讲几句话。我说,你千万不要这样做,你害死他!你跟他表达孝心?他这个时候要保持正念呐。你这么一刺激他,你一讲,你触动他的感情,他本来要走了,结果他走不了。他走不了,业力推动他,他就会矛盾,结果就容易起颠倒。再大的修行人都经不起这种感情的刺激。
所以,临命终的时候,所有的亲人都要请出去。你们这些人肯定要坏事的,都出去,讨厌的人、喜欢的人都要出去,最好是不认识的人进来助念。就是你不要刺激他的感情,让他的心“送想西方”。反正因缘和合,你这个人生要结束了,你要面对现实。现在我问你,这个水泡要破了,你去问为什么这个水泡要破,有意义吗?你要去想下一个水泡。
所以,临终的开导就是做这件事情,就是让他的心,老是回忆过去的心,忆念下一个因缘。你想想极乐世界多好啊!你这个房子又破、又漏水,有什么好留恋的?下一个房子多好啊!让他欣求极乐。如果这个人没有成功地去念想西方,他只要回头看,这个人就叫作刺激业力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