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3 / 7)
生,永作闲汉”!反正这个东西迟早得解决,拖得越久对我们越不利。
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把平时的离苦得乐的概念往上提升。诸位!你要把离苦得乐的念想提升为往生净土的念想。当你的心态改变的时候,你这一天所念的佛号那就全部改变了,每一句佛号都具足往生的力量。
所以,我们平时的念佛,那是做准备的。做什么准备呢?就是把心态提升。你临终的心态,你现在就要提升做准备了。你临命终遇到境缘的时候,你怎么样能够安住真如,调伏娑婆世界的爱取,然后念想净土,就在这个地方。你不能等到临命终再学习,临命终已经来不及了,临命终不是学习的时候。临命终只能够复习,就是你本身已经懂道理了,经过善知识的开导,把你的功夫给恢复过来。所以我们必须趁身体健康,身心相对稳定的时候,赶快成就一种往生的念想,做好临终的准备,这个就很重要。
那么什么叫作做好往生的念想呢?我们提出了三点说明。第一个,庄严想;第二个,功德想;第三个,成就想。三种念想要必须在临命终的时候成就,那平时就要透过学习。
“庄严想”在这地方有三段,这个庄严指的是依报的环境。首先我们对极乐世界所依止的环境要有所认识。当然,所有环境的基础就是大地,极乐世界的大地是怎么回事。大地庄严分两段:一个总标,二别释。
我们先看总标。
观彼世间相 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 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这段是个总标。在观察极乐世界依报的世间相的时候,我们要有一个概念,就是“胜过三界道”。它不管是因地,不管是果地,都是超越三界的。
从果地上来说,它是“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因为极乐世界依报的环境,本质是无障碍的。娑婆世界的五尘是有我就没有你,有你就没有我;极乐世界往往在五尘当中是互含互摄的,它光明当中有庄严,庄严当中有香气,它是互含互摄的。这第一个,“究竟如虚空”。
第二个,极乐世界的功德“广大无边际”。
娑婆世界的福报都是有限量的,它有一定的齐限,所以娑婆世界的生命是片段片段的。它只是在片段当中不常又不断,它只是相续而已。娑婆世界的快乐,这种片段的快乐,对我们的伤害非常大,这种有齐限的快乐伤害太大。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到过快乐,他从小到大也就习惯了。但是,你给他快乐,结果在他最执着的时候把它夺走,没有一个人心甘情愿的,就造成很多的悲剧,生离死别。
阿弥陀佛深深地知道这个问题。就是说,娑婆世界,你要么就不给他快乐,他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尝过快乐,他也就过了。但是,你曾经给他这么一个美好甜蜜的人世间的快乐,然后短暂地把他剥夺了,这个伤害太大了。极乐世界的功德是“广大无边际”,你可以一直受用,到你成佛之前为止,到等觉菩萨为止。
这个是两大特色:本质是“究竟如虚空”,它的数量是“广大无边际”。
为什么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有这么好的一个质量呢?因为它的因地是“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它不是凡夫有所得的私心。
你造善的时候可不是发了菩提心跟空正见!一般地,我们一个人造善,你是怎么想的?你造善可不是要回向无上菩提,你是为了要来生的快乐,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这样。你为什么持戒修福?别人在休息的时候,你跑去扫厕所,你是为了菩提心吗?未必。是因为你今生受到了逆境的刺激,你希望来生能够满你心中的愿望。极乐世界不一样,极乐世界的功德是阿弥陀佛的菩提心、空正见的出世的善根所变现出来的。
这个地方说什么事情呢?当我们要向下学习的时候,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娑婆世界的庄严,我们也应该相信,娑婆世界有一些快乐庄严,但是娑婆世界的庄严是有漏的业力所感,它问题很多;极乐世界的功德是弥陀的本愿所变现。它们的结构是完全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