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1 / 2)

加入书签

    电气组的组长一愣,好一会儿才说:“对,当时他们一个断路器就要我们十万美金,我们只能自己仿制。除了没有厂家和产地标识之外,这个断路器跟枫叶国原装的从外形到材质是一模一样的。试运行和检测的时候都没问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大家都很惊讶,盯着程时等他回答。

    程时淡淡地说:“这个断路器的装配精度不足。设计图纸要求断路器的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深度为5毫米,实际接触深度为4.4毫米。两者差异超过0.5毫米。还有润滑油老化,导致操作机构卡涩,分闸时间从额定的延长,超出安全限值。双重作用下,导致的中压断路器机械故障频发。”

    有人小声说:“0.5毫米的误差就导致故障,不至于吧。”

    程时说:“0.5毫米的误差临界值,不是随意设定的,而是源于材料物理特性与工程实践平衡后得出来的。触头表面镀银层厚度通常为8-12微米,若插入深度不足导致镀层磨损超过0.5毫米,底层铜基材直接暴露,接触电阻激增。因为运行中触头温升可达70K,根据镀银铜合金的热膨胀系数,所以要求预留0.5毫米的膨胀裕度,避免因热胀导致机械应力超限。”

    “而且插入深度每减少0.5毫米,接触电阻,引发局部温升,导致接触电阻增大,时间一长造成局部绝缘材料碳化,而且合闸过程中,未充分接触的触头可能产生电弧,烧蚀镀银层并形成氧化膜。长期运行后,触头表面可能出现熔坑,导致分合闸失败。”

    “插入深度不足,还会使触指弹簧压紧力下降,在分合闸时产生横向位移,机械振动幅值增大,加速了触头材料疲劳,日积月累误差加大,恶性循环。切尔诺贝利事故,”

    会议室里又是一片安静,大家想的是:卧槽,卧槽,他真的懂。

    不过也是,他是机电方面的专家,自然是机械和电子,电气都要懂。

    看来他还不止有两把刷子。

    老甘眼里的冷淡也变得饶有兴致。

    程时:“我没有核工程机械师的工作经验,所以只能提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你们权且听听。第一,换一个装配更精良的断路器。”

    有人嘀咕:“这个安装误差小于0.5毫米不知道国内有没有厂子能做到。”

    程时想了想,说:“121厂和427厂应该都可以做到。”

    关键这两个厂都属于军工企业,保密级别足够加工核电站的零件。

    有人说:“你怎么确定?”

    程时:“因为他们的机床是我帮忙调的精度。他们的安装车间,我也去帮忙优化过。除非他们不按要求使用,精度不至于下降那么厉害。”

    121和427厂都算是国内机械加工的标杆了。

    所以这些人听程时说是他帮这两个厂调精度,心里又觉得程时在吹牛。

    杭天勤忙说:“如果他们都做不到呢?”

    程时犹豫了一下,含糊回答:“如果他们都做不到,你们再找我。我再想办法。”

    他其实真不想掺和。

    杭天勤忙记下来,问:“第二点呢?”

    程时说:“换更好的高温锂基脂润滑油。看看能不能降低故障率。”

    老甘说:“我们的已经用的已经是国内最好的高温锂基脂润滑油。”

    程时问:“通过了核级认证吗?”

    老甘:“没有。”

    程时:“据我所知,核电站机械润滑油要求耐辐射剂量,长期运行的滴点,卤素含量和25微米以上颗粒数,以及剪切安定性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