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o5章 建议收到但是拒不采纳(1 / 2)
李振邦与方稷、赵老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了然。
他沉稳地回应:“盖拉先生,我们当然很理解贵国政府面临的巨大压力。
我们愿意分享我们的经验,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支持。”
盖拉先生身体前倾,当即就要握手表示感谢:“太感谢了!
你们绝对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想问一下今天是否就可以开始?现在的情况可不太妙。”
李振邦笑了笑:“盖拉先生,我们的技术人员也有限,肯定是要先优先解决完基地的问题,再给相应的指导。”
盖拉也知道,不能平白无故的白嫖,只能是抛出早就商议好的极具诱惑力的条件:“李总,我知道你们为这片土地支付了不菲的租金。
如果…如果你们的技术方案,能够被证明有效,并且帮助我们的大范围农田成功遏制住这次虫灾的蔓延,”
他顿了顿,清晰地说道,“我们可以免除贵项目下一年的全部田地租金!”
免除一年租金!
这对于投资巨大、运营成本高昂的海外项目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能显着缓解资金压力。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李振邦在快权衡,方稷和赵老则更关注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
李振邦没有立刻被“免租金”
冲昏头脑,他谨慎地问道:“盖拉先生,感谢贵政府的诚意。
但我们需要明确几个问题:第一,您所说的‘有效遏制’和‘成功控制’,具体标准是什么?是以虫口密度降低到经济阈值以下,还是以最终粮食产量的保全程度来衡量?第二,技术推广的范围是多大?需要我们提供哪些具体的支持?是提供技术方案、培训人员,还是包括生物制剂如天敌、菌剂的供应?”
盖拉先生显然有备而来:“标准可以协商,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区域内主要受灾农田的虫害得到明显控制,产量损失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推广范围,初步定为本州三个受灾最严重的县。
我们希望贵方能够提供全套的技术指导方案,并为我们培训一支本地的技术队伍,确保技术的落地和后续应用。
如果需要特定的生物制剂,我们希望优先从贵方采购,或者由贵方指导我们本地化生产。”
方稷此时插话道:“盖拉先生,我必须坦诚相告。
我们的方法,并非立竿见影的化学农药喷洒。
它侧重于生态调控,通过改善土壤健康、提升作物抗性、保护和利用天敌来实现长期可持续的控制。
这种方法见效可能相对慢一些,也需要农民改变一些传统的观念和做法。
如果不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方式治理不一定会有效果。”
盖拉先生重重地点点头:“我们明白!
方教授。
正是因为看到了你们方法的可持续性和对环境的友好,我们才更加看重!
我们不能再仅仅依赖那些有残留、会破坏土壤的化学药剂了。
哪怕慢一点,我们也希望走一条更健康、更长久的路!
请相信我们的决心。”
赵老补充道:“当务之急就是改变他们一见虫子就想喷药的习惯。”
“我们会全力配合!”
盖拉先生保证道,“政府会动员各级农业推广人员,配合你们进行宣传和组织。
只要你们愿意派出专家团队指导!”
谈判持续了将近半天。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个初步的合作意向框架:中方基地将组建一个专家小组,深入受灾区域调研,制定详细的、本地化的综合防治技术方案;埃塞方则负责组织农民、提供推广渠道,并承诺在技术被证实有效并成功推广后,兑现免除一年租金的承诺。
具体的验证标准和实施细则,将由双方技术团队在后续对接中详细敲定。
送走盖拉先生一行后,李振邦、方稷和赵老心情既振奋又感到压力巨大。
“这可是一块硬骨头啊,”
李振邦深吸一口气,“成了,我们能省下巨额租金,还能极大提升我们在当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可万一效果不理想…”
方稷目光坚定:“事在人为。
我们的方向是对的,国内的成功经验和这边试验田的表现都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有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迫切需求,正是推广我们生态农业理念的好机会!
再难,也得试一试!”
赵老也颔道:“对。
这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我们要把这件事办好,办扎实!”
方稷带领的精干小组和翻译人员,迅开赴受灾最严重的几个县。
车队驶离基地,窗外的景色逐渐从项目区相对规整的田地,变为大片显现病态的农田。
原本应是绿意盎然的庄稼,此刻却布满了被啃食的孔洞,叶片卷曲黄,甚至整片枯萎,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息。
当地农民们站在田埂上,眼神空洞地看着这一切,看到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