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罪恶都市文中的早死炮灰27(1 / 2)

加入书签

林观潮没有犹豫,打开随身带来的画夹,将里面的画作一一铺在旁边的餐桌上。

画夹里的作品不多,却每一幅都透着独特的生命力。

其中那幅《小教堂前的向日葵》,是她最满意的作品。

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下绽放,花瓣的纹理细腻得仿佛能触摸到,每一片花瓣的色彩都有细微的变化,从边缘的浅黄到中心的橙黄,过渡得自然而柔和。

背景里的小教堂白色墙壁带着岁月的斑驳,几缕阳光从梧桐树叶间漏下来,在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整个画面既温暖又充满生命力,像是能让人闻到阳光和花香的味道。

当《小教堂前的向日葵》展现在众人面前时,原本还带着交谈声的客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幅画上,眼神里满是惊讶和赞叹。

位穿着红色连衣裙的女艺术家忍不住惊呼,声音里带着激动:“天呐,这光影太细腻了!

你看这向日葵的花瓣,不是单纯的黄色,而是在边缘加了一点淡淡的暖橙,在中心又融入了一丝浅棕,既突出了花瓣的层次感,又让整个画面的温度都升了起来。

这种对色彩的敏感度,太难得一见了!”

“太不可思议了,”

马库斯蹲下身,手指轻轻悬在画面上方,像是怕碰坏了这份美好,“你对光影的处理不是刻意的炫技,而是让光影成为画面情绪的一部分。

比如这片落在地面的光斑,你用了半透明的白色薄涂,让它既有阳光的明亮,又有树叶遮挡的朦胧,这种‘透气感’,让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

这种灵气,在年轻画家身上太少见了,很多人画了十几年,都未必能掌握这种‘让光影说话’的技巧。”

“我最喜欢的是这朵半开的向日葵,”

另一位年轻的男画家指着画面左侧的一朵花苞,“它的花瓣还没有完全舒展,却能让人感受到它即将绽放的力量。

这种对‘动态瞬间’的捕捉,太生动了,就像下一秒,它就会迎着阳光展开花瓣。”

众人围着画作,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语气里满是欣赏。

林观潮站在中间,耐心地解答着他们的疑问。

有人问她是否会尝试西方抽象风格时,她坦诚地说:“我更想把东方的‘意境’融入西方的‘写实’,让画面既有细节的温度,又有留白的想象。”

她的表达清晰而有条理,既不张扬,也不怯场,面对资深艺术家的提问,总能给出有深度的回答,既展现了对艺术的专业理解,又透着对生活的真诚感知。

在场的艺术家们都对这位来自东方的年轻画家刮目相看,不少人主动提出要交换联系方式,希望之后能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整个交流过程中,贾斯珀一直站在林观潮身边,目光专注地看着她。

他没有过多插话,却会在她偶尔找不到合适的英文词汇时,悄悄在她耳边提醒。

他看着她在人群中从容自信的样子,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光芒,心里的那份悸动越来越强烈。

他见过太多在艺术圈里急功近利的人,也见过不少故作高深的“伪艺术家”

,而林观潮,就像一片干净的羽毛,轻轻落在他布满尘埃的心底,带着纯粹的热爱与真诚,让他重新感受到了艺术最本真的魅力。

沙龙过半,人群渐渐散开,有人去院子里欣赏薰衣草,有人回到画架前继续创作。

贾斯珀趁机带着林观潮往二楼走去——那里是他的专属创作区,也是他平时最私密的空间。

二楼的光线比一楼更柔和,巨大的天窗将阳光引入室内,照亮了中央的画架。

画架上放着一幅未完成的油画,画的是薰衣草花田的日落:紫色的花海从画面底部延伸到中间,与上方的金色天空相接,天空中还点缀着几朵橘红色的云彩;画面的右下角,有一个小小的身影,像是在花田里漫步,却只画了一半,模糊不清。

“我总觉得这里的色彩太‘满’了,”

贾斯珀指着花海与天空的交界处,语气里带着一丝困惑,“紫色和金色的对比太强烈,让画面显得有些拥挤,想留出一点空白,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加白色会显得突兀,加灰色又会让画面变暗,尝试了很多次,都不满意。”

林观潮凑近画布,仔细观察了片刻。

她能理解贾斯珀的困扰——紫色的浓烈与金色的明亮碰撞在一起,虽然视觉冲击力强,却少了一份呼吸感,像是一没有停顿的曲子,让人听得有些疲惫。

她转头看向贾斯珀,轻声问:“我可以试试吗?只是一点小小的改动,如果你不喜欢,随时可以覆盖掉。”

贾斯珀立刻点头,眼神里满是期待:“当然可以,我相信你的判断。”

林观潮从旁边的颜料盒里拿起一支干净的圆头画笔,蘸了一点稀释后的钛白色颜料,在调色盘上轻轻调和,让白色里融入一丝淡淡的浅紫,带着薰衣草的底色。

接着,她走到画架前,手腕轻转,在花海与天空的交界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