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陛下之豁达,不亚于高祖也!刘备:朕大限之前,必解决太子问题!(1 / 3)

加入书签

    诸葛亮心头陡然一震。

    刘备这一问,着实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在诸葛亮的认知里,朝堂之上,君臣之间的对话向来是含蓄而微妙的,尤其是涉及国本这般重大且敏感的话题。

    而此刻,天子竟如此坦诚无忌,毫无保留的直接问他刘禅是否适合做太子!

    这等直白且关乎国本的问题,让诸葛亮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要知道,若换作别的皇帝,这无疑是一道送命题。

    绝大多数皇帝,都将立储之事视为禁脔,极为忌讳臣下参与其中。

    对于太子的选择,他们更喜好乾纲独断,以彰显自身的绝对权威,任何人的干涉都是对皇权的挑衅。

    毕竟,太子乃储君,是未来国家的掌舵人,是皇权的象征。

    臣下妄议储君,本身就违背了臣下之道,有越俎代庖之嫌,是对君主权威的不尊重。

    再者,谁又能保证天子这般询问,不是一种试探呢?

    倘若臣下对太子表示不满,那在天子心中,难免会生出诸多猜忌:

    你想立谁为太子?

    难道你有觊觎皇位的野心?

    将来太子若是继位,你是否会心存谋逆之心?

    又或者,你企图更换太子,以便将来凭借拥立之功,掌控朝政大权,成为权倾朝野的权臣?

    如此种种,皆是帝王心术。

    若换成别的君王,面对这道棘手的难题,诸葛亮自然是不敢正面回答,只会小心翼翼避重就轻。

    然此刻面对刘备的询问,诸葛亮却丝毫没有担心这是刘备在给他下套子,或是在刻意试探他。

    诸葛亮明白,刘备此问,是打心眼里对刘禅产生了深深的失望,甚至是不满,已然萌生了废掉刘禅,另立新太子的念头。

    而询问他的意见,仅仅是因为对他无比信任,视其为股肱之臣、心腹知己,是那个可以与自己共同为汉室未来把关的人。

    沉吟片刻后,诸葛亮神色凝重,缓缓开口道:

    “以太子殿下近来种种所为来看,无论是胸襟气量,还是才略权谋,确实都远逊于陛下。”

    “或许是殿下尚且年轻,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还需要再多些历练,需要陛下悉心的教导,将来总归有变好的那一天吧。”

    诸葛亮虽知刘备对自己的信任,却仍旧没敢直言不讳。

    毕竟,刘禅是刘备的亲儿子,血浓于水。父子之间的情感,是任何外人都无法比拟的。

    若自己亲口说刘禅不行,不适合做太子,总归是不太妥当。

    不过,诸葛亮的态度却已摆明:

    刘禅确实不适合做太子。

    为啥会有这样的判断呢?

    从气量上来说,刘禅缺乏那种海纳百川的胸怀。

    格局,更是远远不如刘备,难以站在国家的高度去谋画,他只关注自己眼前的利益。

    这样一个要德无德,要贤无贤之人,怎么配做我大汉太子呢?

    当然,诸葛亮虽委婉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却还在后半句话中,劝说刘备要给刘禅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