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我愿大汉子民,人人如龙!萧和:难道我遇上了知音?(2 / 3)

加入书签

拜。

    萧和不禁大感意外。

    这些个数学,地理,物理之类的教材,虽然教的都是些启蒙知识,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形同于天书。

    哪怕是诸葛亮这样的大能,此前看过之后也是云里雾里,大多不知所云。

    其余人就更不用说了,只是觉得新奇而已,却皆不感兴趣,没人愿意去读。

    也就是刘裕年幼,小孩子接受能力强,所以才能学得下去。

    令萧和没想到的是,刘禅这个刘家长兄,竟然也对这些教材萌生了兴趣。

    更惊喜的是,刘禅竟能看出这些教材的价值!

    甚至还认为,这些书里边所教的道理,远胜于圣人之道!

    成年人当中,有这等见识者,刘禅还是头一个。

    不容易啊…

    “太子殿下能看出此书的价值,当真是难能可贵,天资非凡也!”

    萧和由衷的一声赞叹,尔后却话锋一转:

    “不过臣这些书中的道理,与圣人之道各有千秋,也不能说这些书中的道理,就远胜圣人之道,只能说是术业有专攻吧。”

    萧和历经两世,上下数千年的历史教训经验在身,何等的思想境界,自然不可能有那种非黑即白的观念。

    这世上,哪有什么完美的道理?

    四书五经,圣人之道,有优点也有缺点,关键要看你怎么用。

    刘禅手里边拿的这数学书,还有案几上摆的那些地理,物理书,并不是说学了就能所向披靡,解决世间一切的难题。

    若说萧和真信奉什么,那就是信奉四个字:

    经世致用。

    不管是什么学说也好,什么武器也罢,或是什么人才,只要是用对了地方,用对了时机,于公于私有利,那就没什么问题。

    所以萧和既可以将后世的科举法搬出来,能教授刘裕后世的科学,又能坦然接受三妻四妾,也能放得下所谓“尊严”,对老刘行君臣叩拜之礼。

    不过,刘禅却似乎少了萧和这般气度格局。

    听得萧和的回答后,他只是嘴角微微动了一动,并没有反驳,也没有表示认同。

    “大司马,除了这些教材之外,还有你发明的这个竹纸,当真也是造福天下的大功德啊。”

    刘禅话题转向了手中书纸,啧啧慨叹道:

    “这竹纸造价低廉,哪怕是平民百姓,只要家中有几亩薄田,稍有些余钱就能读书。”

    “读了书,考取了功名,就能出人头地,为国效力。”

    “大司马,你所创的科举制,还有这竹纸,为平民百姓打通了改变命运的上升之路,其意义和功绩,不亚于你辅佐父皇一统天下呀!”

    萧和心头一震,再次看向刘禅的眼神,已不止是刮目相看。

    当年他向老刘推科举制,乃至后来发明竹纸时,好处说了许多,却惟独没有说到根子上。

    给庶民百姓一条上升渠道,给下层一个往上爬的通道,进而为上层注入新鲜血液,避免上层的僵化。

    这才是他开创科举制,发明竹纸的深层动机。

    萧和相信,大汉朝中,能看到这一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