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边境学校长裙飘(2 / 3)

加入书签

“晚上我带你去村里的夜市,那里有很多好吃的,还能认识一些村民。你穿这条裙子去,肯定很好看。”

傍晚,林晓棠跟着玉罕来到村里的夜市。夜市就设在澜沧江边的空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摊。有卖傣味烧烤的,烤得金黄的五花肉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有卖手工艺品的,竹编的小篮子、银制的小首饰琳琅满目;还有卖水果的,青芒果、酸角、释迦果堆得像小山一样。

村民们看到林晓棠,都热情地打招呼。一个卖糯米饭的阿婆拉着她的手,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林老师,你是来教孩子们的吧?辛苦你了。” 她舀了一大勺糯米饭,放在芭蕉叶上递给林晓棠,“尝尝,这是我早上刚蒸的,甜得很。”

林晓棠接过糯米饭,咬了一口,香甜软糯的口感在嘴里散开。她看着周围热情的村民,看着江面上闪烁的星光,心里突然觉得无比踏实 —— 这里虽然偏远,但充满了温暖,像一个大家庭。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晓棠渐渐适应了勐卡小学的生活。她和孩子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也和村里的村民们熟悉起来。每天早上,她都会在教室门口看到岩光和几个老挝孩子一起走来,岩光还会主动帮老挝孩子拎书包。

“林老师,你知道吗?波乔的家就在江对面,他每天早上都要划竹筏过来上学。” 一天课后,岩光拉着林晓棠的手,指着江对面说。波乔是班里的老挝孩子,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但写的字却很工整。

林晓棠顺着岩光指的方向望去,江对面的老挝村寨隐约可见。她心里突然涌起一个想法:“岩光,明天早上我们一起去接波乔好不好?”

岩光眼睛一亮:“真的吗?太好了!我还从来没有划过竹筏呢。”

第二天一大早,林晓棠就和岩光来到江边。他们借了村民的竹筏,岩光兴奋地跳上去,学着村民的样子划桨。竹筏在江面上慢慢前行,清晨的江雾还没有散去,像一层薄薄的纱笼罩着江面。

“林老师,你看,那就是波乔的家!” 岩光指着江边的一座竹楼喊道。林晓棠抬头望去,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正背着书包往江边走,正是波乔。

波乔看到林晓棠和岩光,惊讶地停下脚步。“波乔,早上好!我们来接你上学。” 林晓棠笑着挥手。波乔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快步走上竹筏。

“波乔,你每天一个人划竹筏过来,不害怕吗?” 林晓棠问。波乔低下头,小声说:“有时候会害怕,特别是下雨的时候,江水会很凶。”

林晓棠心里一酸,她摸了摸波乔的头:“以后要是下雨,你就别过来了,我会把课的内容录下来发给你。” 波乔抬起头,眼里满是感激:“谢谢林老师。”

从那天起,林晓棠经常和岩光一起去接波乔。有时候,其他老挝孩子的家长也会把孩子送到江边,让他们一起坐竹筏过来。江面上的竹筏成了中老孩子们友谊的纽带,承载着他们的欢声笑语。

一天,波乔带来了一个精致的竹编小篮子,递给林晓棠:“林老师,这是我妈妈编的,送给你。” 小篮子上编着漂亮的花纹,还挂着一个小小的银铃,一晃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林晓棠接过小篮子,心里暖暖的:“谢谢你,波乔,我很喜欢。这个小篮子真漂亮,你妈妈的手真巧。” 她从包里拿出一本童话故事书,递给波乔:“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里面有很多好听的故事,还有插图哦。”

波乔接过书,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岩光看着他们,也笑着说:“波乔,以后我教你说汉语,你教我说老挝话好不好?” 波乔用力点头:“好!”

看着两个孩子真诚的笑容,林晓棠突然觉得,语言和国界都不是障碍,只要心中有爱,友谊就能跨越一切。她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米白色长裙,裙摆被江风吹起,像一只展翅的蝴蝶 —— 这条裙子见证了她在边境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中老孩子们跨越澜沧江的深厚友谊。

转眼间,林晓棠在勐卡小学已经待了半年。这半年里,她不仅教孩子们知识,还组织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她成立了读书角,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她教孩子们画画,让他们用画笔描绘边境的美景;她还组织了中老文化交流会,让中国孩子和老挝孩子一起表演节目,分享各自的文化。

然而,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入夏后,边境地区下起了连日的暴雨。澜沧江的水位不断上涨,江水变得浑浊汹涌,江面上的竹筏根本无法行驶。很多老挝孩子没办法来上学,林晓棠就每天把课的内容录下来,让能来上学的中国孩子带给老挝孩子。

一天,暴雨下得特别大,教室里的屋顶开始漏水。林晓棠和玉罕一起,拿着水桶和盆去接水。雨水顺着屋顶的缝隙滴下来,溅在林晓棠的长裙上,留下一个个深色的水印。

“林老师,你快别接了,你的裙子都湿了。” 玉罕心疼地说。

林晓棠擦了擦脸上的雨水,笑着说:“没事,裙子湿了可以再换,可不能让孩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