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惊雷炸响,摩拳擦掌(5 / 6)

加入书签

科道官员提议表彰海运的功绩时,我们曾指出,长远来看,依赖河道是根本,而海运是应对当前紧急情况的手段。”

    “我们则认为,鉴于海运风险难料,应当先熟悉这条路线,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户部提议,不妨在元年,适度再度增试海运之行。”

    朱翊钧点了点头,没表态。

    面色温和看向张居正:“元辅,内阁这边怎么看?”

    张居正瞥了皇帝一眼。

    还是开口道:“南直隶言官所言,只是传闻,难以深入追究,但对于敢于担当的官员,应从宽处理,以观后效。”

    “更何况,海运涉及人数众多,包括来自几个省份的人力,历时数月,穿越三省,参与其中的官员、守令、守备以及水手等数百人,若有沉船事件,不太可能只有言官提起。”

    “那三万两白银出自淮库,有账可查,雇佣的人力船只也有明确记录,陛下,不妨令户部协同都察院,通过巡按御史进行核查。”

    “至于海运之事,臣以为王尚书所言,是谋国之论,内阁附议。”

    朱翊钧点了点头:“那卿稍后奏拟到司礼监。”

    二人三言两语,就将此事定了下来。

    贾待问脸色阴沉,这皇帝,可比先帝难糊弄多了。

    这就罢了,还有当朝首辅助纣为虐,真是国将不国!

    他回到班列,不着痕迹看向张四维一眼,只得了一个摇头的回应。

    呸!拿了好处就象征性出力,早晚你晋党也得试试这滋味!

    心中发泄了一通,无奈只能与几位同僚交换眼神,示意从长计议。

    贾待问本以为事情到这里,也就够了。

    连连针对两淮,所谓事不过三,接下来应该没他们什么事。

    但……

    内阁次辅高仪,出列道:“内阁收到数份弹章,人证物证俱有,拟下三法司共审。”

    他拿出几分奏疏,供朝臣传阅。

    自己则看着刑部尚书王之诰、都察院都御史葛守礼、大理寺卿陈一松三人。

    开口道:“是关于两淮都转盐运使,王汝言。”

    “贪赃枉法、中饱私囊、勾结盐商、克扣税款等凡十二条罪状。”

    “案犯已被收监到漕运衙门,人证物证俱在北镇抚司。”

    “三位,你们看谁来办这案合适?”

    贾待问、张道明、毕锵等近十人,纷纷不约而同看向海瑞,面色狂变!

    刑部尚书王之诰摇摇头:“两淮鞭长莫及,刑部手上案子多,就不去人了。”

    “不妨下南直隶刑部,配合都察院御史调查。”

    这种涉及到官吏的,一般是都察院主导。

    刑部授权给南京刑部,倒也合理。

    大理寺卿陈一松还未发言,张居正抢过话头:“南京的大理寺致仕数人,尚未补缺,恐怕不便这样。”

    大理寺少卿陈栋一脸自信出列:“大理寺少卿栋,愿领此职。”

    皇帝欣慰开口:“陈卿果是当仁不让,那便陈卿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