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4章还珠格格聚会的问题。(3 / 4)
nbsp; 但她也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不愿意看到所有人都拥有共感能力。
而这些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全文共计约3800字)
林雨欣站在“心灵学院”主控室的中央,目光紧锁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全球三十个“共鸣实验室”的信号灯全部亮起,意味着“星火计划”第二阶段已全面启动。
“东京节点频率稳定,柏林反馈正常……里约热内卢出现轻微波动。”苏瑶一边监测数据,一边低声汇报。
“阿图尔的意识协调已经生效,但还不够。”林雨欣轻轻摇头,“我们需要更多的共鸣者。”
李昊皱眉:“可问题是,真正的共鸣者极其稀少。像阿图尔这样的个体,几乎是天生的意识桥梁,我们无法复制。”
“那就不是复制,而是引导。”林雨欣转身看向两人,“你们还记得‘种子计划’中提到的那个理论吗?人类的大脑潜能远未被完全开发,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共鸣者。”
苏瑶若有所思:“你是说……‘意识阶梯’系统?”
“没错。”林雨欣点头,“当年的研究团队提出过一个假设??通过渐进式的情感共振训练,可以逐步提升个体的共感能力。我们只需要优化这套机制,让它适应现代人的大脑结构。”
李昊沉吟片刻:“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那我们就不再只是培养共鸣者,而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教育体系。”
“这正是‘心灵学院’存在的意义。”林雨欣目光坚定,“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连接意识,而是唤醒每一个灵魂。”
三人沉默了片刻,随即开始分工行动。
---
几周后,“意识阶梯”系统的初步模型完成,并在部分实验站点进行小范围测试。
第一批志愿者进入虚拟空间,他们被置于一个模拟环境之中,周围是不断变化的情绪波动场。系统会根据他们的反应调整共鸣强度,让他们逐步适应更高层次的情感共振。
第一天,大部分人都感到头晕、恶心,甚至有人出现了短暂的幻觉。
“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研究员在一旁记录数据,“就像第一次学习游泳一样,身体需要时间去适应水的浮力。”
第二天,一些人开始能够感知到他人的情绪,并尝试做出回应。
第三天,有几名志愿者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共鸣连接,甚至能够在不说话的情况下理解彼此的想法。
“这就是真正的共感。”林雨欣看着监控画面,眼中闪过一丝欣喜。
但她也注意到,仍有部分志愿者无法承受高强度的共鸣刺激,导致神经系统紊乱。
“问题出在个体差异上。”苏瑶分析道,“每个人的神经敏感度不同,我们的系统必须具备更强的适应性。”
“那就加入动态调节模块。”林雨欣果断下令,“让系统根据每个使用者的脑电波模式自动调整共鸣频率,而不是统一设定。”
李昊立刻着手修改算法,加入了基于AI学习的个性化适配功能。
几天后,升级版的“意识阶梯”系统上线。
这一次,志愿者们的适应速度明显加快,情绪波动也趋于稳定。
“看来,我们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苏瑶露出久违的笑容。
林雨欣却没有放松警惕:“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这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并确保它不会被滥用。”
就在这时,警报声突然响起。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