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彩云之南(4 / 5)

加入书签

这里面的三百两银子也不是打别处来的,都是你以前陆续拿回家里的,娘替你收了好几年如今刚好派上用场。’

    且不说家里人口多,三弟日后结亲赶考各种花销又避免不了,这银子文定死活也不肯收。李氏拧不过他,惟有将另一件东西拿了出来,那是她白天跑了几十里路从庙里求得的一个护身符。

    护身符是用木头雕成的小头像,听人说这东西特别灵验,能保着度过大灾小难,庙里的庙祝说他们一共有两种式样,一件是财神一件是护身符,李氏考虑了好久最终还是求了这护身符,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发不发财并不重要关键还是要人平安,李氏亲手将护身符给文定系在脖子上。

    ‘我也要去。’李氏正在给儿子说些嘱咐的话,房门却一下子被推开了,道定突然进得门来。

    ‘四毛,你跟着捣什么乱。’

    ‘哥,你想出去闯闯我也何尝不是呢!这样死气沉沉的日子我再也待不下去了。’

    躺在床上的柳父突然暴起,吼道:‘你这个兔崽子说什么呢!不论是你爷爷还是你爷爷的爷爷过的都是这种日子,怎么你就过不得了。’

    文定赶忙拦住弟弟道:‘老四,大哥在和二老谈正经事,你瞎搀和个什么,还不快出去。’

    ‘你们说的话我都听见了,大哥能去为什么我就不能去,这种天亮下地,天黑上床的日子没意思透了,这半年来我简直就是度日如年。再说哥哥一个人出去,叔父与娘亲肯定也不会放心,有我沿途在他身边看守担保不会出事。’

    文定与李氏还在劝说于他,柳父则已是烦躁不已,怒极之下喊道:‘滚吧滚吧!我只当没生过你们这两个儿子。’三人诧异的望着柳世荣,确认了父亲不是在开玩笑,柳道定迫不及待的返身回屋收拾包袱去了。

    ‘二桂哥,这云南大理一带哪些买卖好赚呀?’

    在家时,道定对于云南的好奇远没有他大哥那般强烈,可一旦踏上了云南的旅程,他便完全换了个模样。一路上都在缠着李二桂,让他讲述云南的种种,什么风土人情鬼怪传说都不放过。

    总算他心里还惦记着他大哥,除此之外也打听点有关买卖的事。其实文定出门前只是凭着一股子冲动,至于日后的事也并未有如何详细的打算,沿途而来除了领略各地不同风情外,更多的是在思量着究竟从何种买卖开始自己的第一步。

    此次出门自然不能跟从前相提并论,一路上他们住的是最普通的客栈,吃的是最便宜的饭菜。甚至于那还算是比较好的时候,进入了汉蛮杂居的地域,常常一连数日也瞧不见人烟,更多的时候只能是白水就干粮,露宿山林,天为被地为床,与满林子的野兽同室而眠。

    文定深知自己所处的地位,正是艰苦的起步阶段,不是讲究这些浮华外在的时候,一边啃着干粮一边谋划着未来的道路,这僵硬的馒头也不觉得十分难食。

    而道定呢!他就像是一只刚刚放出牢笼的小鸟似的,海阔天空的世界让他格外的兴奋。

    对于这个精力充沛的弟弟,李二桂总是不忍推辞,答道:‘云南境内缺盐,自产的卤盐完全不够数,最好赚的当然是盐,在当地卖盐的商人,那就是用一担担白花花的盐换回一筐筐白花花的银子。’

    不论在何地盐商总是最为赢利的行当,不过文定深知这个行当也最是凶险,既没有本钱又没有靠山的他当然不会去冒这个险。

    又听道定问道:‘二桂哥,你不是说过大理的茶马互市也十分兴盛。’

    ‘你别急呀!我正要说到这个呢!’二桂缓缓道来:‘大理最兴旺的除了卖盐之外还有开采银矿,那个地方多的是银矿,你想想一锄头下去就是白光闪闪的银子,还有哪种买卖有它来钱快。不过那乃是皇家的买卖我们这些小民想都不要想,除这两样之外就是盐马互市,这个倒是一点约束都没有,说它好赚不假,说它难赚亦可。’

    ‘此话怎讲呢?’文定也忍不住问了起来。

    ‘说好赚,是因为只要将这边的盐茶等物运送过去就不愁没有销路,再从那边牧民手中收些皮毛,骏马回到这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