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彩云之南(2 / 5)
桂亲身经历过的,有的则是听当地人介绍的,让人时而忍俊不住,时而又唏嘘感叹;聊到云南的茶马互市,更是勾起了文定的兴趣,让他不自禁得倍加仔细。
茶马古道,一头是青藏高原的草原牧民,一头是我中土的万千汉民,为他们送去成堆的盐、糖、茶叶、带回草原上的优质骏马,还有那一群群的牛羊、一车车的毛皮。
草原上牧民们的食物大多是油腻的肉食与羊奶马奶,长年累月的下来每人的肠道方面大多不好,茶叶有通得、疏滞腻、散寒、解牛羊毒等功效,是以也就成了他们健胃消食的不二良方,草原牧民对此的需求量十分巨大。
朝廷上正是看到这点才大力加强对茶马互市的管理力度,不但用茶叶换回了大批优良的军马,更使得青藏高原那帮剽悍的牧民臣服于大明朝的威慑之下,这条商道背后所暗藏着的系列效应,实在是功德无量。
茶马古道主要的线路分做两条,一条从巴蜀的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达西藏拉萨,甚至再送到天竺佛国,商道全长达七八千里;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旬、德钦,到达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转而再向外扩散。
跋涉于茶马古道的商民中有藏族、白族、彝族、纳西族,可最多的依旧还是我汉民。丰硕的回报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汉民前赴后继从神州各地汇集于此,许多汉族百姓甚至拖家带口将家安置在茶马道沿途。
聊着聊着,文定对二桂口中的云南也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心中也不由得生出一股奇异的希冀,想要亲身去那里瞧瞧传说中的马帮,说不定这正是自己翘首以盼的机遇。
这念头不但未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消弱,反而是越来越强烈,让文定整宿整宿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满脑子想的全是那彩云之南,秀丽的山水,朴质单纯的居民,还有那条通往塞外的商道让他更是遐想连连。
不仅是在午夜梦回,白日里更是如此,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常常无端端便会呆楞上半晌工夫,旁人到还不觉得有异,惟有最清楚他的母亲觉察到不寻常。
细心的李氏知道儿子自从由汉口回来后一直就闷闷不乐,虽然眼下已不像当初那般将自己独自一人锁在房里,可心中那股苦恼并未得到丝毫抒解。
媳妇跑了,差事没了,这种接连而至的打击凭谁也不能无动于衷,然而明知道儿子有诸多苦恼,李氏也找不到任何能帮助他的良方。儿子再也不是那个被玩伴欺负,会哭着回来向娘亲倾诉的幼童,不但经历过了许多母亲不曾见过的大场面,还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对自己人生路做出自己抉择的堂堂男儿。
而李氏则依旧是那个普通的农妇,能帮儿子的仅仅是生活上的照料、精神上的,对于他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早已是不知就里,对于儿子未来的道路如何去选择更是无能为力。温良贤惠的李氏小心地观察著文定日常的举动,期盼着能从其中找出一星半点痕迹来。
一日夜里,月光为云彩所遮盖,寂静的山村笼罩在一片黑幕之下,惟有一处光亮在山间缓慢地移动,正是文定打着灯笼从李集漫步而回。这个时候各户人家早已睡下,沿途惟有几声犬吠相随,对那些畜生而言陌生的气息便预示着危险,文定回来虽已有数个月,可仍然是得不到它们的认同。
烛光映射下文定的神色颇有些许沮丧,不过与当日狼狈回家时的落寞比较起来,这一回平添了几分犹豫。
进得自己家却见着父母屋里的灯火仍然亮着,多半是母亲还在等着他这个晚归的大儿子,文定赶忙抬手敲门,向父母报声平安。
‘大毛吗?进来吧!’
‘娘亲,孩儿只是想给您二老说一声回来了,天不早了就不进去打扰了,您和叔父早些歇息吧!’
‘让你进来你就进来,哪来那些的废话。’柳世荣严厉的声音忽的从房内响起,文定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进屋,恭恭敬敬的向父母亲大人施礼。
柳世荣一脸的严肃双唇紧闭,李氏则是满面的慈爱,问询道:‘见过你二桂哥了,这孩子十年不沾家,这才回来几天呀就忙着往外跑。’
&n
↑返回顶部↑